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发不了2015年中国专利调查数据报告,报告中调查分析了2015年我国专利研发基本情况。
1.专利研发周期
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专利权人开展专利研发活动的平均周期主要集中在3年以下(不含3年),比例高达83.1%。具体而言,企业和个人专利权人的专利研发活动的平均周期分布情况与总体类似,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展专利研发活动的平均周期则主要集中在1-3年(不含3年)。相比较,科研单位的专利研发周期相对较长,在3年及以上的比例为27.8%。
2.专利研发模式
调查发现,88.1%的企业专利权人选择“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数据说明,我国企业仍然倾向于自行完成从发明创造、产品开发到销售的全过程。
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发模式有一定的共性,“从事基础研究,专利数量不多,对外许可较少”和“积极与相关企业接洽,根据企业委托从事专题研究,合作生产产品”这两种最为常见,比例分别为52.7%和42.4%。相对来说,高校选择“积极与相关企业接洽,根据企业委托从事专题研究,合作生产产品”这一模式的比例高于科研单位,两种类型权利人做该项选择的比例分别为60.9%和34.4%。
对于个人专利权人,专利研发模式以自行研发为主,比例为75.0%。与朋友合伙研发次之,比例为15.0%。与境内高校、科研单位、注册的企业合作研发的比例相对较低,累计比例为不足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