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子杂志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在不远的将来,它将不再是纸质杂志的附庸或替代品。
2009年,美国的电子书读者为370万,电子书销量3000万;2010年年底,这两个数字分别增长为1000万和1亿。迅猛发展的电子书冲击着美国人的阅读习惯。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中国通信业正全面进入3G时代,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等移动阅读终端对数字内容的需求与日俱增。移动阅读将成为数字出版越来越重要的发布渠道。2010年各类手持阅读设备的生产和销售超过300万台;2011年第2季度电子阅读器销量达31.12万台,越来越多的国人采用了数字化阅读方式。据悉,2015年前上海市全市中小学生的课本将采用电子书,这一市场容量不容小觑。
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传播渠道,电子杂志拥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免费(或低廉的价格),方便,快捷,环保;超文本链接的各种应用,使电子杂志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一篇文章和一本杂志的局限,包括图片、声音和影像。
中国有句老话:“书到用时方恨少”。这里的少,指读书的多少,而不是藏书的多少。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出现,使得资料的检索极为便捷。有了电子杂志,人们将不必死记硬背所需的信息,不再依赖专门编制的索引。
电子杂志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发行的推广、阅读器的兼容(标准化问题)、版权问题、付费用户权益的保障。
网络的出现,使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方兴未艾的电子杂志,使网络又多了一份吸引力。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媒体平台——固定和移动平台之间同时做几件事。在这种传播环境里,他们不再仅仅是观众、听众或读者,而是用户。
移动终端是电子杂志出版商和平台商的好机会。目前,手机视频、手机音乐、手机博客都已成为非常热门的应用功能,集合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的电子杂志,融合了各种应用功能的特点,必将向手机等移动终端转移。
随着4G手机的普及,手机订阅电子杂志已无技术障碍。电子杂志的衍生产品如手机杂志、PDA杂志等也将蓬勃兴起。
如果有一天,纸质的书报杂志只能以收藏品的形式存世,我们不必太惊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