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根据 2005 年至 2013 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同开展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此次调查的总体面积为 630 万平方公里,覆盖了除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陆地国土的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
据数据统计,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 19.4%。点位污染物超标率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 20.27 亿亩,由此推测有待修复的耕地污染面积约 3.9 亿亩。根据中国网报道的专家估计数据,采用较为便宜的植物修复法修复土壤,每亩修复成本约为 2 万元。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耕地土壤污染程度根据污染指数划分,按照污染程度的不同,每亩耕地土壤的修复成本也有不同,目前进行修复的耕地多为污染程度比较严重的,我们推算全国耕地修复成本接近 4 万亿。
在典型地块调查中,(1):690 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 5846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 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2)81 块工业废弃地的 775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 34.9%,主要污染物为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主要涉及化工业、矿业、冶金业等行业;(3) 146 家工业园区的 2523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 29.4%。其中,金属冶炼类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土壤主要污染物为镉、铅、铜、砷和锌,化工类园区及周边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4)188 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的 1351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 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5)13 个采油区的 494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 23.6%,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和多环芳烃;(6)70 个矿区的 1672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 33.4%,主要污染物为镉、铅、砷和多环芳烃。有色金属矿区周边土壤镉、砷、铅等污染较为严重;(7)55 个污水灌溉区中,有 39 个存在土壤污染。在 1378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 26.4%,主要污染物为镉、砷和多环芳烃;(8)267 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578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 20.3%,主要污染物为铅、锌、砷和多环芳烃,一般集中在公路两侧 150 米范围内。我们根据调查公报数据简单测算了城市公报调查样本点修复的市场规模大约 7000 亿元。
目前行业中企业数量的增长超过修复项目的增长速度,但预期随着政策对土壤修复重视度提高,以及相对完善的土壤修复治理管理体系构建,未来将会产生更多的土壤修复项目,市场需求将扩张。根据环保部、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即将完成的全国第四次环保产业调查结果来看,在我国环境服务业中,涉及土壤治理的生态修复企业仅仅占 3.7%,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据预测,从 2014 年至 2020年,国内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可达 6856 亿元。
更多行业资讯请查阅灵核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报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