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酶制剂的发展现状
灵核网《2015-2020年中国酶制剂行业发展研究现状及市场前景投资报告》显示,依据我国酶制剂工业的发展状况,将其划分为起步、上升和快速发展3 个阶段。就酶制剂的年产量而言,2005 年为48 万t,2010 年为77. 5 万t,上升了29. 5 万t,增长率为10. 1%。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酶制剂的应用领域不断延伸扩展,其技术不断创新,使得近年来我国酶制剂行业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见图1。
《2015-2020年中国饲用酶制剂产业运行现状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称,饲料酶制剂是随着酶制剂工业和饲料工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它的出现是近50年的事情。
在1991年,Perney等添加植酸酶于玉米- 豆粕日粮中,检测到猪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提高了30%,John Coihl 在猪日粮中添加600FTU/kg,相比对照组,生长猪增质量提高了21.62% ~62.31%,料重比下降10.11% 以上,同时对钙、镁、磷、锌和铜的吸收率和沉积率也提高了。而我国于70 年代开始饲用酶制剂的研究,最开始的时候曾进行过酶曲的生产,并应用于发酵饲料,由于技术路线、使用方法和菌种混杂等因素的制约,最后演变成自然菌种发酵,使得有机养分损失。
随后一段时间,酶制剂的研究一度停滞不前。直到80年代后期,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国外饲用酶制剂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刺激了我国酶制剂的发展,我国陆续生产出了酶制剂产品。到了90 年代,我国的饲料酶制剂开始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它能提高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率,提高配合饲料的质量稳定性,还能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其高效、无毒和无不良反应等特点,饲料酶制剂在我国酶产业中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一部分,其应用效果已得到公认。最近几年,我国酶制剂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见图2。
随着玉米和豆粕等饲料原料的价格不断上涨,我国配合饲料已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玉米- 豆粕型日粮,还有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比例的大麦、小麦或棉粕等非常规饲料原料,这些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加入使得饲用酶制剂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这类饲料原料存在大量的抗营养因子,相比玉米和豆粕来说,价格低廉,所以随着它们的涌入,将进一步刺激非淀粉多糖酶等在饲料中的应用。
饲用酶制剂的发展趋势
饲用酶制剂作为一种绿色的生物催化剂,能提髙饲料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控制环境污染,大力发展饲用酶制剂,是维持这一平衡的关键。虽然饲用酶制剂的应用前景广阔,仍存在以下瓶颈: 如何选择合适的添加方式,是直接在动物体内起作用还是在体外添加; 如何根据动物不同的生长阶段来添加; 饲料原料的多样化及动物个体间的差异,如何进行酶制剂的添加; 如何发挥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的优势,生产出质量稳定、高产量而又低成本的酶制剂; 如何解决复合酶制剂间的相互抑制的关系; 如何解决对动物微生态平衡的影响。
随着人类研究手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饲料添加剂必将越来越适应不同领域的要求,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能源、粮食和环境等诸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多最新市场调研报告,投资分析报告,行业分析,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请访问灵核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