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已正式拉开大幕。
截止目前,至少已有广东、山东、安徽、四川、重庆、湖北、贵州等10多个省市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
本文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方面的去产能方面,梳理已公布供给侧改革方案的省市在去产能的主要目标。
广东:到2016年底,国有关停企业全部出清
到2018年底,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其中,到2016年底,国有关停企业全部出清;2017年底,国有特困企业基本脱困;2018年底,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有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将钢铁产能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1亿吨以内,平板玻璃产能控制在1亿重量箱以内,造船总能力控制在800万载重吨以内。
3年累计推动珠三角地区1600个项目转移落户粤东西北地区,2018年粤东西北产业转移工业园完成工业增加值2800亿元。3年累计新增境外投资额达400亿美元。
山东:煤炭产能压减4500万吨以上
2016-2018年,“5+4”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力争回升到80%以上,按时完成国家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目标,其中钢铁、煤炭产能分别压减1000万吨、4500万吨以上。
安徽:剥离企业办社会功能
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剥离企业办社会功能。
贵州:压缩煤矿规模7000万吨左右
制定“双退出”年度实施计划,淘汰一批煤炭、钢铁、水泥等落后产能,清理处置一批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存在的“僵尸企业”。用3至5年时间关闭退出煤矿510处、压缩煤矿规模7000万吨左右。加大保留煤矿技术改造力度,2016年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0%、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50%以上、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60%。
浙江:每年淘汰1000家企业的落后产能
积极稳妥处置“两链”特困企业。对“两链”特困企业进行细化分类,加强对出险企业的风险警示,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精准处置,有针对性地主动关停一批、兼并重组一批、破产清算一批。
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和严重过剩产能。制定淘汰落后产能行动计划,加快提升技术标准、环保标准、能耗标准,倒逼企业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改造,力争全省每年淘汰1000家企业的落后产能。
加快整治“脏乱差”小作坊。对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的小作坊,要发现一家关停一家,问题突出的地方要成片整治,力争全省每年淘汰整治10000家。
重庆:煤炭产能压减到2000万吨以内
煤炭产能要压减到2000万吨以内,煤矿数量压减到70个以内,其中重庆能源集团产能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调减重庆钢铁集团现有船板钢生产能力200万吨以上,调减普通线材产能200万吨等;造船行业,力争退出产能20万载重吨。
其他行业,在不新增产能前提下,推进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兼并重组、产业升级,加强电解铝生产企业与下游加工企业就地链接,提高行业整体效益。
四川:压减粗钢产能420万吨
支持设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到2017年,压减粗钢产能420万吨,煤炭产能2240万吨,水泥产能300万吨
福建:压减粗钢产能445万吨
到2018年,钢铁压减粗钢产能445万吨,产能总量控制在3500万吨/年左右;压减煤炭产能480万吨/年左右,产能总量控制在1900万吨/年左右;推动船舶、水泥、造纸、石材、化肥、纺织等传统行业一批低端低效产能转型提升。
天津:压减粗钢产能900万吨
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压减粗钢产能900万吨。分类施策,稳妥推进债务重组,积极争取存量债务高息转低息、短期转长期、债权转股权、不良贷款核销的“三转一核销”政策支持,化解债务风险。
河北:铁、钢产能压减达千万吨以上
作为钢铁产业大省,河北省坚持“铁腕”去产能,明确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其中将2016年铁、钢产能压减任务增加到1726万吨、1422万吨,坚决禁止违规新建钢铁产能和已封停钢铁设备复产。
江苏:压减粗钢产能1750万吨
到2020年(“十三五”末),退出和压减煤炭产能800万吨,再压减钢铁(粗钢)产能1750万吨、水泥产能60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800万重量箱,化解船舶产能330万载重吨,在轻工、纺织、印染、电镀、机械等其他传统行业退出一批低端低效产能;发展一批中高端产能。
到2018年,煤炭钢铁行业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煤炭行业完成“十三五”压减产能目标的90%,钢铁行业完成“十三五”压减产能目标的70%,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业完成“十三五”压减产能目标的100%;“僵尸企业”基本出清。
上海:扩大制造业高端供给
积极培育服务业优质供给,扩大制造业高端供给,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大力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湖南:清除“僵尸企业”
化解过剩产能,处理那些长期亏损、债台高筑、无药可救的“僵尸企业”。对这些“僵尸企业”,必须停止补贴和保护,实现市场出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