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我们的优势 去购物车结算(
0

行业报告 金融 能源

行业资讯 预警 机会

产业分析 趋势 时评

大数据 管理 营销

创  业 项目 故事

人  物 领袖 访谈

宏观 经济 策略

数据 行情 汇率

政策 时政 聚焦

金融 信托 理财

地产 市场 环境

商业 观察 要闻

区域 招商 园区

企业 百科 机会

预警 国际 国内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预警 >
二维码产值数千亿,警惕沦为下一个DVD产业
    “扫一扫”就能省去在手机上繁琐的输入过程,“二维码”凭借操作方便、制作简单而迅速“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也带动与之相关的扫描、印刷、识别等上下游产业链“走红”。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二维码上下游产业规模预测已达数千亿元。但因其使用的二维码主要是日本企业研制的“QR”码,存在一定专利风险。若无法及时规避,正在迅猛发展的二维码产业,或将沦为下一个“DVD”产业。
 
  二维码是上世纪70年代由日本企业发明的一项将数据信息记录在图形中的条码技术。相对已广泛使用的一维条形码,二维码的信息储存量更大、扫描更方便,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商品溯源、物流跟踪、身份认证、数据防伪等诸多领域。
 
  伴随着我国手机移动上网用户爆发式增长,二维码技术已从一项单纯的图形储存技术,迅速普及到信息查询、文化传播、商务应用等方面,成为互联网的重要接入口。
 
  武汉汉口一家公司年轻职员熊康说,扫扫二维码,就不用在手机上挨个字母地输入网址,使“低头一族”上网更便利。“我现在几乎患上‘二维码强迫症’,一看到二维码就想扫一下,看是否有商场打折优惠券。”
 
  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立建说,国内二维码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粗略测算当前国内二维码制作、发布、识别等上下游相关产业规模已超2000亿元。但与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二维码超过90%的高普及率相比,我国二维码产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二维码在国内迅速普及做大了新产业蛋糕,也衍生出较为突出的专利风险。王立建说,当前国际范围内使用的二维码技术标准,主要有日本QR码、美国PDF417码等;我国也有企业自主研制出GM码标准,但眼下并不普及。日常使用仍以QR码为主。
 
  关注研究二维码领域的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得煜说,二维码作为物联网发展的一项核心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必将“一片光明”。QR码作为一项国际标准,受到专利保护。尽管QR码专利拥有企业对外宣称将不执行专利保护,“但在推广期免费,一旦形成规模或技术更新,随即收取高额费用,已成为国外技术标准研发巨头的惯用手法。”
 
  张得煜说,二维码面临的专利风险有如当年DVD产业。当我国DVD产量占到全世界的九成时,世界各地DVD专利技术拥有方纷纷联合对我国生产企业征收高额专利使用费,致使我国十分红火的DVD产业迅速萎缩,“类似还有手机GMS标准等,这些专利陷阱已让我们交了不少学费。”
 
  除专利风险外,技术垄断或将成为制约我国二维码产业发展的另一大因素。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主任黄长清说,日本QR码有三个定位点,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点被污损,除日本相关企业生产的识读设备外,均无法准确读取信息。
 
  “在物流、零售等行业中,条码污损极其常见,这意味着大批二维码使用企业将被迫购买昂贵的进口专利设备。”黄长清说,这些专利风险和技术垄断显然不利于我国二维码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网事”记者李劲峰 周劼人 皮曙初)
 
分享到:0  时间:2013-11-29 来源:灵核网整理(www.ldhxcn.com) 

版权声明

  灵核网所有报告统计版权为《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所有,灵核网产品是《北京灵动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对市场调研、研究与整合的成果,究报告产品拥有唯一著作权。灵核网研究报告没有通过任何第三方进行代理销售,购买请直接与我公司客服联系。   灵核网核心产品为有偿提...[详细]
关于灵核网 |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 服务条款 | 付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运营公司: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专业市场调查研究机构-提供各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4号楼    北京市大兴区天华大街5号院绿地启航国际12号楼
400热线:400-998-1068(7*24小时)      传真:010-82894622转608      E-mail:lhwscb@ldhxcn.com      QQ:1342340450/1602788672
总部:010-82894622      市场部:010-56290519     
京ICP备1302785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377号 灵核网 版权所有 灵核网数据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