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我们的优势 去购物车结算(
0

行业报告 金融 能源

行业资讯 预警 机会

产业分析 趋势 时评

大数据 管理 营销

创  业 项目 故事

人  物 领袖 访谈

宏观 经济 策略

数据 行情 汇率

政策 时政 聚焦

金融 信托 理财

地产 市场 环境

商业 观察 要闻

区域 招商 园区

企业 百科 机会

预警 国际 国内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预警 >
煤炭行业集体“过冬”银行信贷急转煤化工藏风险
  内蒙古鄂尔多斯、山西朔州以及陕西榆林,曾是投资人趋之若鹜的“煤炭金三角”。如今,在宏观经济下行和煤炭消费增速放缓、煤矿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煤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坐在煤上数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业内专家指出,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依靠资源带动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省份,在结构调整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最大,政策要求银行信贷支持实体企业,但对于这些资源型的省份而言,实体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密切关联,因此,信贷投放和防风险之间还需要兼顾平衡。
 
  调整 煤价下行倒逼信贷转向
 
  8月13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报收于481元/吨,这已是该指数连续第十一周下降,继续刷新2010年10月13日发布以来的最低纪录。与此同时,沿海的煤炭需求也在继续回落。截止8月17日,沿海六大电厂库煤炭日耗量57.25万吨,已经连续4天低于60万吨运行。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煤炭产能过剩、进口煤量高位徘徊与中国经济下行、环保压力导致煤炭需求减少之间的根本矛盾仍难以解决,国内煤价弱势运行的格局将持续。”息旺能源分析师邓舜表示。
 
  “目前,有50%以上的企业出现了减发、欠发、缓发职工工资的现象。”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坦言。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已有9个省份出现煤炭的全行业亏损,36家大型企业中有20家企业亏损、9家企业处于盈亏边缘,全国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70%。尤其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多个地区的煤企都存在减薪、欠薪的情况。
 
  按照内蒙古银监局的要求,商业银行需监测分析煤炭、电力、钢铁、稀土制造、房地产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同时,各银行机构要严格限制“两高一剩”贷款,加大落后过剩产能的转让、消化等处置工作,坚决压缩退出存量贷款,腾出更多信贷资源。
 
  在商业银行看来,面对能源、资源型地区,又要兼顾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自身风险控制,信贷投放方向更需要权衡。
 
  “我们基本没对煤炭行业停止贷款,而是倾向于对与清洁能源相关的煤化工行业投放贷款,与国家审批的这类项目挂钩。”中信银行内蒙古分行副行长李刚说。
 
  国开行内蒙古分行高层也表示,信贷投放方向将着重于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油等煤炭深加工及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
 
  冒进 煤化工盈利难暗藏贷款风险
 
  在政策层面上,2013年煤化工项目审批开始松动。“去煤改气”后出现的巨量替代能源缺口,为天然气也带来了一轮发展黄金周期,以煤制油气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迎来发展机会。
 
  山西、内蒙古在内的各个煤炭大省纷纷将新型煤化工作为战略支柱产业,规划投资数万亿元于煤制气、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领域。不少煤炭企业、油气企业甚至电力企业也开始布局,2013年8月到2014年2月仅仅7个月内,就有11家企业与地方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合同,计划项目总产能达到780亿立方米。在一些地方,尽管企业还没有拿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但项目早已开始建设,这一现象在煤炭富集地尤其明显。
 
  据统计,我国处于运行、试车、建设和前期工作阶段的煤制油项目26个、煤甲醇制烯烃项目58个、煤制天然气项目67个,如果全部投产,预计2020年可能形成4000万吨/年煤制油产能、4100万吨/年烯烃产能、280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产能。公开数据显示,煤制油等均是每万吨需投资亿元,这意味着到2020年,煤化工投资额累计将超过千亿,甚至万亿。
 
  如此大的资金需求,对银行而言,转战煤化工行业投放信贷,似乎是对传统煤炭采掘业信贷业务转型的一大突破口。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煤化工项目对资金量和技术要求高,并非一般小企业所能及,目前还没有一种成功的盈利模式,因此,银行对该领域的信贷投放前景和风险尚待观察。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煤化工生产中转化1吨煤用于煤制油或煤制烯烃,需用水约10吨至15吨。真正上规模的煤化工企业,每小时的用水量约为2000吨至3000吨。而且,煤化工行业碳排放量较大,预计2015年达到4.7亿吨,因此,能源转化效率、二氧化碳排放、水耗等方面一直备受诟病。一些地区发展新建项目的积极性很高,也出现了一些不顾环境、水资源现状和技术、经济实力而盲目发展的现象。
 
  从煤化工的盈利现状来看,并不尽如人意,诸如伊泰集团鄂尔多斯和潞安集团长治间接液化项目年均产能仅为16万吨,而且由于相关业务的持续亏损及自身业务重心调整,中海油、国电公司以及初尝煤制气成果的大唐国际相继披露消息,将剥离旗下煤制油气项目、逐步退出煤化工领域业务。
 
  今年7月17日,能源局发文提高煤制油气项目准入门槛,禁止建设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规模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年产100万吨及以下规模的煤制油项目;并提出,没有列入国家示范的项目,严禁地方擅自违规立项建设。
 
  纠结 调结构面临信贷投放两难
 
  今年7月31日,全国煤炭行业脱困工作会议召开,调减产量、提升价格、加快小煤矿退出等措施密集推出。
 
  银行业内人士认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依靠资源带动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省份在结构调整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最大,政策要求信贷支持实体企业,但对于这些资源型的省份而言,实体企业却和产能过剩行业密切关联,因此,信贷投放和防风险需要兼顾平衡。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获悉,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地区银行业机构在煤炭、电力、交通、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的贷款余额达6085.08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1 .7%。制造业贷款达到1829亿元,同比增长12.67%,其中煤炭行业贷款余额1014亿元,同比增长9%,包括了对煤企兼并重组的信贷投放。
 
  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指出,“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其中就包括“切实执行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中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不搞一刀切。”
 
  据了解,商业银行对煤炭企业的贷款利率基本是上浮15%,且贷款的行业集中度控制在10%左右。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清洁煤综合利用部主任张绍强说,煤化工不是万能的,必须和煤炭开采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统筹考虑,不能只搞单打一的鼓励发展模式。另外,现代煤化工工艺还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做好上下游的衔接,通盘考虑产业链条的布局。
 
  工行江苏省分行高级信贷专家刘任捷指出,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应该是互动的,某些方面是适应,某些方面是主导推进。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里都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比如钢铁、水泥、太阳能、光伏、玻璃等,也都提出了今年减少多少产能的目标,实行了分类指导和较为严格的要求,但对企业性质没有划分,主要还是会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环保达标的要求,因此银行信贷投放也不会一刀切。
分享到:0  时间:2014-08-20 来源:灵核网整理(www.ldhxcn.com) 

版权声明

  灵核网所有报告统计版权为《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所有,灵核网产品是《北京灵动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对市场调研、研究与整合的成果,究报告产品拥有唯一著作权。灵核网研究报告没有通过任何第三方进行代理销售,购买请直接与我公司客服联系。   灵核网核心产品为有偿提...[详细]
关于灵核网 |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 服务条款 | 付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运营公司: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专业市场调查研究机构-提供各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4号楼    北京市大兴区天华大街5号院绿地启航国际12号楼
400热线:400-998-1068(7*24小时)      传真:010-82894622转608      E-mail:lhwscb@ldhxcn.com      QQ:1342340450/1602788672
总部:010-82894622      市场部:010-56290519     
京ICP备1302785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377号 灵核网 版权所有 灵核网数据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