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解铝产业在河南、山东、内蒙古、新疆等地均有分布。在不少省份,电力—电解铝—铝加工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面对亟待化解的过剩产能,只采取单一手段,一味关停并转,结果必然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给产业发展带来新的风险。2015年12月10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召开的骨干电解铝企业座谈会上,占全国75%电解铝产能的14家参会企业承诺:不再重启已关停产能,进一步增加弹性生产规模,并承诺已建成产能至少在1年内不投运。去年以来,电解铝企业为了降低库存,纷纷实施弹性生产。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电解铝行业2015年减产规模达到500万吨,占全部产能12%以上。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处于关停的电解铝产能累计350万吨/年,其中三季度减产规模占比42%,四季度减产规模占比37%。
2015年10月份全国电解铝日均产量已经环比下降5000吨,和产量最高的6月份相比,日均产量降幅达到5600吨。减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压力。数据显示,2015年下半年以来,铝库存不断下降,已从去年10月份时的100万吨降至去年12月初的80万吨。
要真正使电解铝行业摆脱产能过剩困境,还需消费侧与供给侧同时发力,扩大铝应用和消费是一条重要途径。铝及其合金加工材料具有一系列优良特性,是实现轻量化最理想的“绿色环保节能”材料,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建筑、电力、包装、机械设备、海洋工程、电子信息、家电和耐用消费品等方面,前景十分广阔。文献军介绍,目前我国铝使用存量仅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人均存量水平就更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铝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以交通用铝来说,国内外研究表明,轿车每减重10%,油耗可降低8%至10%,而16吨至20吨的载重车辆每减重1000公斤,油耗可降低6%至7 %。采用铝合金代替钢铁是全球交通运输业减重的主要措施,也是未来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以铝代钢轻量化势在必行。目前,发达国家的汽车平均用铝量达到145公斤,而我国仅为105公斤,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汽车制造业铝材消费年复合增长率为20.9%,铝合金型材、板带、铸件、锻件在汽车上的应用持续加大。研究显示,预计未来10年内全球市场对汽车铝板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年增长率将达到30%。而我国在乘用车、全铝化挂车、铝制油罐车、C80运煤敞车、高铁等交通运输领域,未来可增加1000万吨的市场用铝容量,“大飞机”、轮船游艇项目的推进也给铝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传统领域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再加之新应用不断涌现,将推动中国铝消费数量及质量不断提升。他预计,今年原铝消费将增长7.2%,到“十三五”末期,中国铝消费将达到峰值4400万吨/年,并将在峰值水平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更多最新电解铝产业分析报告、市场调研报告、行业市场分析信息请查阅灵核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电解铝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报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