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发售高息房地产理财产品,河北龙头房企卓达集团陷入了“高息理财骗局门”。无界新闻援引河北省金融办综合处处长游明泉称,河北省金融办正在让石家庄市政府对此事进行核查,具体情况目前仍未上报。卓达集团做了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卓达集团及其旗下公司将旗下住宅项目,及子公司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股权投资,做成理财产品,售卖给市民。无界新闻称卓达出售的理财产品在宣传其20%-30%超高收益的背后,是与宣传严重不符的企业利润率、偿债实力,投资高风险和不透明的股权债权投资。无界新闻援引一位上海律师的话称,卓达旗下卓达新材的理财项目甚至已涉嫌非法集资。什么是非法集资?
2011年1月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4个条件的,应当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一位法律专业人士对界面新闻分析,判断是否合法合规的几个关键在于:相关民间融资的理财产品是否由拥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机构参与发售;其融资目的是否合法;是否承诺回报。卓达新材的经营范围中无理财业务,且承诺了高息回报——这是使其陷入“高息理财骗局门”的重要原因。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国内排名前十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回报率在12%-15%之间,收益率超过20%的几乎没有。
如何拓宽融资渠道?这对房地产开发这种资金密集型行业而言,永远都是最重要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013年兴起的P2P成为房企新宠,而通过与资金体量巨大的房企合作,P2P平台也有望迅速做大规模。不止卓达,万达今年7月份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野蛮迅猛生长的P2P领域进行了监管指导,2015年也因此被称作“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央行对P2P平台划出的三条红线为: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三条红线也为P2P平台的性质做出定位,即“坚持平台功能,为投资方和融资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
从房企涉足互联网金融的深入程度看,很多房企不只限于与有资质的机构合作,旗下也有自营的P2P平台。在把房子变成理财产品这件事上,卓达有没有更多的违规?其他房企有没有类似的违规行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