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网络约租车行业制定的一系列拟议中的监管规定即将成型,它们将体现出中国政府将在多大程度上容忍互联网的“颠覆”。中国最大的几家高科技企业正密切关注这些规定。
上个月,中国交通部公布了相关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并给了该行业1个月的回应时间。这些规定会赋予这个新生行业合法性,但也可能会令该行业被官僚主义繁文缛节所扼杀。
相关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公布,让包括优步和滴滴快的在内的叫车应用企业,被迫加入了围绕新规定的一轮幕后游说活动。优步是一家总部驻旧金山的企业,而滴滴快的则是它在中国国内的竞争者。
该行业的潜力是巨大的。滴滴打车在今年6月一次向投资者做的报告中预计,到2020年,中国叫车应用市场每年的规模或达到500亿美元。优步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估计,中国占优步全球出车次数的30%,今年年底以前,中国的出车次数将超过美国。
不过,中国的监管环境却是个巨大的变数。理论上说,把私家车当做出租汽车运营在中国是违法的——尽管这方面的执法非常松散。
更重要的是,专家们认为,这些叫车服务法规会确定先例。在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在内的企业进入一个个受到严格监管、由政府主导的行业——从金融业到医疗保健业——之际,出租车行业是围绕监管的斗争的一个主战场。
叫车服务法规“将起指示作用,为将来的事情确立先例,”对滴滴快的进行投资的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表示。
“这是一个所有大公司都参与了的领域。这不是一个战略性行业——不是金融、电信,也不是媒体。既得利益者是没有太多政治影响力的地方出租车公司。如果这个领域不开放,这对其他行业而言是个坏消息。”
新规《征求意见稿》要求互联网叫车应用将所有接入平台的车辆登记为营运车辆,须遵守和出租车一样的法规,包括8年就得报废。
新规《征求意见稿》要求每个司机的车辆单独取得营运许可,不能仅由企业所获许可覆盖。优步和滴滴都表示,它们平台上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司机都是兼职的,新规将迫使这些司机放弃提供服务。
滴滴表示:“建议给兼职司机和车辆留出发展空间……顺应和推动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大潮。”该公司表示,滴滴平台上75%的司机每天接单数不超过4单,如果要求网约专车车辆变更为营运性质,“可能使大部分兼职司机和车辆退出”。
今年2月,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为滴滴快的。滴滴快的得到了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投资,这两家公司共
拥有滴滴快的约25%的股权。滴滴快的声称其控制了叫车市场83%的市场份额。
优步在市场份额方面位列第二,卡兰尼克称达到30%到35%。中国搜索引擎百度拥有优步的一部分股权,具体多少没有公开。
滴滴快的和优步都看好自己的持久生存能力。两家公司都预计今年自己将对中国市场投资逾10亿美元,大部分用于补贴车资,其目的是夺取市场份额。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