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我们的优势 去购物车结算(
0

行业报告 金融 能源

行业资讯 预警 机会

产业分析 趋势 时评

大数据 管理 营销

创  业 项目 故事

人  物 领袖 访谈

宏观 经济 策略

数据 行情 汇率

政策 时政 聚焦

金融 信托 理财

地产 市场 环境

商业 观察 要闻

区域 招商 园区

企业 百科 机会

预警 国际 国内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核心人物 > 榜样人物 >
于清:把六百亩荒山变绿林

 
主题:百姓生活故事——为了那片绿
 
时间:2012年3月12日
 
主持人:3月初的一天,天气乍暖还寒,记者来到了房山区韩村河镇下中院村的一户人家,拜访一位叫于清的老爷爷,今年他已经86岁了,在深山里住了一辈子,要不是有人带路,想要找到于清的家还真是要费些功夫,大山深处除了茂密的山林就只有这一户人家的身影了,于清的孙女海霞大老远地就把记者迎进了家门。
 
海霞:进来吧,别这么客气,这是老院子,多少年了,我们家就是简单。
 
记者:老人家您好,今年您多大了?
 
于清:86了,虚岁。
 
记者:86啊?您这身子骨不像啊,太硬朗了,腿脚也这么利索。
 
于清:还凑合。
 
海霞:就因为在这儿待着,空气好,树也多,空气好点,没别的。
 
记者:您这是在家干吗呢?
 
于清:没别的事。
 
海霞:弄弄树杆,弄弄地,没事就鼓捣点树。
 
主持人:说到这片山、这片林,正是记者今天采访的主题,28年前,这里可并不是现在的景象、光秃秃的山,几乎见不到一棵树,雨季经常引发洪水和泥石流,正是于清老人带领家人一锹一锆将这六百亩荒山变成了几十万棵树的绿林。
 
记者:您是哪年栽的树啊?
 
于清:1984年。
 
记者:当时为什么要种树呢?
 
于清:那阵儿是国家政策下来,给片山能种树。
 
海霞:我们家以前就是以养羊为主。
 
记者:养羊的?
 
海霞:我爷爷就是羊倌,养了羊养了一百来只。
 
记者:一百来只呢?
 
海霞:家家都养羊,我们村好多羊呢,上山上吃草,草都给吃光了,就光秃秃的山了。夏天一发水满沟都是洪水,那时候国家有这么一个政策,别让养羊了,为了美化环境,看着最起码山上发洪水,到春天山上什么都没有,人家都嫌这儿别扭,后来人家陆陆续续都搬走了,我爷爷就带着我们这一家子,连我爸爸,带我叔,我姑他们一大家子人,包括我在内,我爷爷说,得了,包山,栽树。
 
记者:那时候羊都怎么办了?
 
海霞:羊都让我爷爷给卖了。
 
记者:羊都卖了?
 
于清:都卖了。
 
记者:您把羊卖了心疼不心疼啊?
 
于清:心疼管什么?山林都起来了,不养它就为的是这个,保护山林呗。
 
主持人:眼见这山一天天荒起来,村里其他户人家都搬到了山下去住,而只有于清一家留了下来,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片山上,于清老人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去种树,为了种树,于清一狠心把家里一百多只羊都给卖了,换了钱,买了树苗,带领全家老小上山去种树,当年于清老人已经是五十九岁了。
 
于清:这么高的小树我给它栽起来,现在都长得这么壮了。
 
记者:是不是这一片都是您栽下来的树?
 
于清:眼看着这一片都是。
 
记者:有多少亩?
 
于清:要我说这荒山得千来亩。
 
记者:那时候栽树的时候,海霞应该还挺小吧?
 
海霞:六七岁,那时候我上学,正好上一二年级,八九月份,咱们这儿雨季,正好我放假,我爷爷他们栽树,我上山上一锆一锆,我没劲,人也小,我给他们送饭,拿小筐背着,因为我们这属于雨季造林,借老天的光,天上下雨, 这儿越忙。
 
记者:那个时候,爷爷还记得一早几点起来吗?
 
于清:天一闪亮就起来了。
 
海霞:我爷爷戴一个破草帽子,弄一块塑料布,这一系,这一拍,拿一个破口袋装进一捆树苗,老爷子穿以前老的军布鞋,现在还穿着,一上山,深一脚浅一脚,越下雨越往山上跑,从山上下来跟落汤鸡似的那个形象。
 
于清:栽跟头,不少栽跟头。
 
记者:不少栽跟头呢?
 
于清:那可不是,你想雨季栽树,滑,脚底下全是水。
 
记者:一栽跟头浑身都是大泥了。
 
于清:那怎么着?吃得也不行。
 
海霞:我爷爷累得,回来的时候倒头就睡,一睡就睡不醒,早晨睁开两眼,就是立马拔树苗去。
 
主持人:寒来暑往,起早贪黑,为了还这荒山一片绿,于清老爷子没少遭罪,经过一年的努力,眼见着漫山遍野地插满了一棵棵绿油油的小树苗,于清老人长舒一口气。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山火突然袭来。
 
于清:1984年栽完了,1985年春天就烧了。
 
海霞:从山后火着过来的,爬过山岭着下来的,一下就烧没了。
 
于清:一阵风。
 
海霞:风借火势,火借风势的。
 
于清:东南风一压就压到底。
 
海霞:烧没了,我爷爷坐在那儿就光瞧着那山是黑的了,说完了,完了,这回可完了,白栽了。乡领导都来了,还有好多部队的人帮着灭火,灭也就留那么一点点,后来灭完之后,人家说老于别着急,大家都劝他,说没事,明年咱们再栽。结果我们又第二年又开始栽,烧完了之后又到雨季又开始栽,栽完了之后还是,接二连三,1986年又一场大火,我们家动员了多少人?我奶奶养猪,一个大猪,养大了到年底卖了,都给我爷爷买树苗了,那点大猪钱整个都投在里边了。就别提了。
 
记者:第二把山火又烧了,您那时候不灰心吗?
 
于清:已经到那一步了,不能坑国家吧?怎么着我就是下了保证了,我那阵趁着还干得了,我说怎么也得把山制造起来,第二年我又栽了一年。
 
主持人:这两次山火都没有吓倒这位倔强的老人,虽然当时于家几乎穷得都揭不开锅了,但是为了当初把山变绿的那句承诺,于清硬是咬着牙,变卖了家当,换了树苗又去种树。然而都说水火无情,1988年,山上又起了山火。
 
海霞:那天是半夜三更起的火,大晚上,月亮都没有,特别黑,睡得迷迷胡胡的。然后我就听见我爷爷跟我奶奶就喊:“快起来,可毁了,咱家山上着火了。”我说可了不得了,我噌从床上起来,等我看的时候天边全是红的,一股风似的就下来了,等我穿上衣服的时候,我爷爷在我们家有一个石台,在那儿坐着,真是傻了,我就看他在那儿掉着眼泪,一声不吭,当时第一把火我爷爷都没怎么灰心,等到第三次栽上的时候,这把火又来了,最后老爷子就是泪流满面,回去,说实在的,几乎两天没吃饭,我看我爷爷满嘴烧的是泡,说实在的,老爷子就靠坚强的意志熬过这几天,熬过那几天怎么办?就跟我爹说:“走。”逼得没辙了。
 
主持人:伤透了心的于清老人带着儿子到了山顶做起了一件惊动十里八乡的大事,这是什么事呢?后来这片荒山又是怎样种起来几十万棵树的?于清老人又吃了哪些苦呢?明天的故事我们继续为您讲述。
 
主题:百姓生活故事——为了那片绿下集
 
时间:2012年3月13日
 
海霞:当时第一把火我爷爷都没怎么灰心,等到第三次栽上的时候,这把火又来了,最后最后,老爷子就是逼得没辙了,就开始在这山边上垒那个防火墙。
 
主持人:昨天的故事我们说到为了让祖祖辈辈居住的这片荒山变绿,于清老人带领全家老小在山上种树,可是一连种了三年,山火连烧了三次,把树都给烧光了,三次山火的经历让于清老人认识到,要想种种树必须得先放火,于是他带上儿子在山顶上干了一件惊动十里八乡的大事,这就是筑一道防火石墙。
 
海霞:就在山顶上。
 
于清:就在这儿,就在那儿,都是。
 
记者:这一遛都是防火墙啊?
 
于清:对。
 
记者:这石头都是您一块一块垒起来的。
 
于清:我搁这边垒,搬到那边的。
 
记者:挺沉的这一块。
 
于清:一块一块都是我垒的。
 
记者:这还真得有两三公里呢。
 
于清:对。
 
海霞:这防火墙起了切实的作用,当时山上石头特别缺少,到处起石头,大老远搬石头垒上这么高,然后老爷子想一个辙,把石头墙附近全部都用镰刀把草割了,有草根就有火,这个墙就能挡住了,防火墙别提了,费老鼻子劲了。
 
记者:这跟小长城似的。
 
海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记者:自从垒了防火墙以后,爷爷,日后就没再起山火了吧?
 
于清:日后就好多了。
 
记者:好多了。
 
主持人:搬石头、垒墙、抹水泥,对于当时已过花甲之年的于清来说,哪一件事都不轻松,为了垒起这道山林保护墙,于清不止一次累到在山上,村里的人都劝他说算了吧,树长得再高,到头来你能落个啥呢?对这些话于清从来不理会,站起来掸掸身上的泥土又埋头继续干,就是凭借着这股子弃而不舍的倔强劲,于清和家人硬是将这一米高的防火墙垒了足足有两千多米长。可是,防火墙垒好了,为了种树已经倾家荡产的于家树苗又到哪儿去弄呢?
 
海霞:树苗那时候给烧没了,后来我们实在没辙,树苗需要一部分钱,实在没钱,我们家所有的钱都已经垫了,垫完了烧完了,后来我爷爷想了一个辙,山上有那么一片高树的林子,多少年了,我们就用那个树籽,晒完了之后,老爷子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辙,用育苗的方式,火炕育苗,头春节就投入多少撒上,就跟咱们睡的大炕似的,然后烧火,每天用大塑料布一蒙,蒙完以后每天都撒水,一年就能长这么高。就想起来我都不能想,一下长出这么老粗,我都觉得这怎么也是生态林。
 
主持人:鉴于于清老人为山林绿化做出的贡献,1986年至1988年,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北京市劳模,去过人民大会堂,受过市领导的接见。不过最令于清老人高兴的还是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树苗一天天茁壮地成长。如今,这六百亩的山林已经绿树成荫,几十万棵参天大树把这一片山装扮得郁郁葱葱。
 
记者:您现在还有空出去看看山什么的吗?
 
于清:哪天出去都得看山。
 
记者:哪天都得出去。
 
海霞:溜溜达达,现在不让他们走得太远,最多走一里地左右,因为毕竟现在我爸也在看山,我爸每天,反正中午,这阵儿11点半,快12点,连巡山再回去,再上山上看山。
 
主持人:于清老人今年86岁了,这片山林他守护了28年,如今他的大儿子又接过了老人的班,天天在山上巡逻。
 
记者:每天爷爷从这条道往山上走吗?
 
于清:溜达溜达就得了。
 
记者:溜达溜达。
 
于清:养鸡都养不了,山林起来了,野东西太多,养不了。
 
记者:山林起来了,动物也都来了是吧?
 
海霞:小动物都多了。
 
记者:因为环境好了。
 
海霞:鸡都让黄鼠狼给叼走了。
 
于清:黄鼠狼,跟猫一样的那个叫(地狸子)。
 
记者:以前有吗?
 
海霞:以前没有,以前哪有?可能这边环境好造成的。现在一到春天、夏天、秋季旅游的比较多了,人家一到这儿来的时候说这儿真凉快,好像比别的地方降了几度似的,就觉得我们这儿特别凉快。然后空气,你们这儿空气多好啊,说实在的,不管说是我们自己家人受益,还是路人,大伙都看到了,现在还有这么美的地方,人家都这么说,山上的野花以前哪有啊?都让羊吃光了。现在你看山上一片一片的白,看那种小白花,好香的,招来好多的小蜜蜂。
 
主持人:说起现在这山上的变化,海霞就像数家里的宝贝似的,似乎一天一夜也说不完,然而自然环境的改变却没有带动于清一家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因为种种原因,于家现在还没有通上电,这也是于清老人最大的心病。
 
于清:主要这电的问题。
 
记者:把山上通上电。
 
于清:对。
 
记者:现在山上还没有电呢?
 
海霞:没有,我上学的时候写作业,天天点煤油灯,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点着煤油灯过日子,九几年,当时那时候林业局出资,给我们安的太阳能,结果这电还是没解决,只能维持晚上的照明。
 
记者:春节联欢晚会您看过吗?爷爷。
 
海霞:这么多年压根儿没看过。
 
于清:没有。
 
记者:没看过?
 
海霞:我爷爷是靠收音机过日子。
 
于清:不能放,没有电视,耗没了就没了电了。
 
记者:连照明的电都没有了?
 
海霞:照明的都没有,还是靠点蜡烛。
 
主持人:几年前孙女海霞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学方便,已经搬到山下居住了,现在只剩下于清和老伴还住在山上,生活简单而清贫。
 
记者:爷爷,现在要是让您搬走,离开山林这一块您愿意吗?底下有条件更好的地让您住。
 
于清:那不行,得国家批我,我才动。
 
海霞:这个意志就是说能让山绿了就行了,没想到他们的愿望真实现了,可是自己也老了,我当初从一个几岁的小孩,现在也长到三十几岁的人,奔四十岁的人了,可以说跟这山,别说老爷子说想离开这儿,我也不想离开这儿,你让他走他都不走,这是他一辈子的心血,我爷爷现在已经把这个看山的任务交给我爹了,我老爹了。我老爹这一代传一代,等于,如果老人没有了,说实在的,我必定要回来,我都跟我自己的儿子说,一直守着,怎么得把老爷子这点精神延续下去。
 
主持人:现如今于清和孙女在山脚下也种下了一片山楂树,老人说每到夏天的时候,他都会来采一些山果子、野菜到路边上摆个摊,每每有游客路过都会被这原生态的绿色食品吸引来,买上一些带走,还经常会有一些回头客,每到这个时候老人的脸上都会露出开心的笑容,当然,看着于清一辈子在这山上栽树,村里有人竖大拇指,也有人觉得他傻。
 
海霞:人家都好几家养羊的,人家都说你怎么那么傻,现在养羊的日子都比我们过得好。
 
记者:爷爷心里怎么想的?
 
于清:我就是下定决心,主要就是看着这个山林,这不是我的,这是国家的,我这六百亩贡献国家,我就靠栽树,如今我还想着。
 
记者:为什么爱好栽树?爷爷?
 
于清:没说吗?人留后代草留根,为什么?我就为了发展后代,就为了一个名声。
分享到:0  时间:2013-09-22 来源:灵核网整理(www.ldhxcn.com) 

版权声明

  灵核网所有报告统计版权为《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所有,灵核网产品是《北京灵动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对市场调研、研究与整合的成果,究报告产品拥有唯一著作权。灵核网研究报告没有通过任何第三方进行代理销售,购买请直接与我公司客服联系。   灵核网核心产品为有偿提...[详细]
关于灵核网 |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 服务条款 | 付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运营公司: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专业市场调查研究机构-提供各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4号楼    北京市大兴区天华大街5号院绿地启航国际12号楼
400热线:400-998-1068(7*24小时)      传真:010-82894622转608      E-mail:lhwscb@ldhxcn.com      QQ:1342340450/1602788672
总部:010-82894622      市场部:010-56290519     
京ICP备1302785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377号 灵核网 版权所有 灵核网数据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