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日前采访多位专家,对后期货币政策走向进行了预测。在文章中,专家表示,今年上半年以来降准、降息所增加的资金,是否已经或正在进入实体经济,还需要一段时间观察,至于是否还需要加大货币政策操作力度,还有待观察。
多数专家认为,从最新发布的5月份经济和金融数据看,近期经济企稳迹象有所增强,预计后期政策上总体会维持稳定。
《金融时报》专家组成员、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央行可能近期不会有大动作,本月已无降息、降准可能。从5月份主要宏观数据看,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央行可能会继续观察前期政策措施的效果。就市场普遍预期的降准来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缺乏降准的紧迫性。当然,三季度仍然存在降息、降准的可能性。总的来看,我们预期降息已经进入尾声,下半年至多存在一次降息可能。
专家还预计,除总量政策外,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定向操作力度。就此,摩根大通经济学家朱海滨预计,央行将会扩大定向宽松措施,比如抵押补充贷款、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等措施,力求解决经济中的特殊问题,如基础设施投资中的财政能力有限、新兴行业发展的支持举措不到位以及在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中的潜在总体流动性波动等问题。
专家强调,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味依靠放松货币政策,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刺激市场有效需求以及稳增长方面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