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国轮胎行业一直处于低谷,多项数据持续走低,许多苦苦支撑的企业相继步入亏损大军之中,亏损金额与亏损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标志着中国轮胎行业的辉煌已经戛然而止。产能过剩、技术含量低及国内外环境持续低迷等因素给中国轮胎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下文是对2015上半年我国轮胎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7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组织召开了2015年上半年轮胎行业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三角集团、玲珑轮胎、赛轮金宇、风神轮胎、贵州轮胎、中策橡胶、双钱集团、华南橡胶8家橡胶重点企业,山东和辽宁轮胎重点省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的代表参加了座谈。
参会代表分别介绍了上半年本单位生产运行情况和美国“双反案”对我国轮胎行业的影响,分析预判了下半年走势,并就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政策建议。
据了解,2015年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国内轮胎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并且轮胎出口受到美国“双反案”严重影响,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行业平均开工率60%左右,比去年同期降低 10多个百分点,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1-6月,轮胎产量45477.5万条,同比下降3.9%.1-5月,主营业务收入2193.6亿元,同比下降0.8%,利润总额122.6亿元,同比下降14.4%.利税总额178.9亿元,同比下降5.7%。
产能过剩缺乏规模经济效益
如果从相关行业走向来看,中国的汽车产量正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外加天然橡胶价格的下跌,中国轮胎企业的前景本该是光明的。可由于利益的驱使,许多轮胎企业在未做出市场调研的情况下,盲目投资,致使产能的不断上升,由之前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产能过剩,又因为需求下降,造成轮胎企业的开工率降低,价格也不断下跌,从而收缩了利润。
导致国内轮胎企业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基于这种情况,企业为了抢占市场而降低销售价格,致使利润产生下滑。 卓创资讯的轮胎分析师江云这样表示。
根据上市轮胎企业发布的季报显示,包括风神、双钱、固特异、韩泰等轮胎企业收入与利润同比都出现了大幅下滑。业内人士表示,传统轮胎行业进入门槛低、投资成本低,加之市场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盲目投资现象较为普遍,行业低水平重复投资状况严重,轮胎行业存在产品结构性过剩。
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突出,一味追求轮胎产业的壮大,忽略了市场容量的实际承受能力,甚至降低进入轮胎企业的门槛,从而助长了落后轮胎产能的投资热潮。
江云告诉媒体,2010年以后,国内的轮胎企业就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到2012年时,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显。时至今日,轮胎产能结构性过剩更加严重。
媒体了解到,现在中国仅大中型轮胎企业就有300多家,不规范,未注册的小企业则更多,行业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需求。以全钢丝载重子午线轮胎为例,目前年生产能力在1.3亿套左右,但市场需求却只有8000多万套,市场产需倒挂严重。
产品缺乏技术含量不高也成为销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据统计,目前国内生产的轿车子午胎与轻型货车子午胎中,约65%为中低端产品。这些产品的普遍问题是,技术性能低,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格外激烈。
由于技术含量不高,中国中低端产品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即便走出国门也很难与其他国际品牌争抢市场份额,使得中国轮胎企业销售渠道发展受阻。与此同时,许多国外轮胎厂商却纷纷在国内设厂,进一步蚕食本就不多的国内市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