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资,正在形成一片新的蓝海。
在2015年7月和8月,淘宝农资频道和京东农资频道先后上线,标志着电商巨头正式进入农资阵线。近几年,金正大、诺普信、全国供销系统等农资生产和流通龙头企业纷纷进军电商领域,农资龙头对阵电商巨头的格局初步形成。
一方面,农业经营主体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带来的农业新常态为农资电商提供了盈利可能;另一方面,过去长期面对散户的农资行业产品供应过剩、中间渠道多而臃肿、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日趋突出,农资触网打开了农资企业转型的突破口。
“互联网+”有可能颠覆农资行业原有的代理分销模式,促使流通渠道扁平化,引发农资行业和农业的连锁变革。未来五年,农资企业和电商企业围绕物流、服务和金融的竞合将成为另一条发展主线。以农资电商为核心,或将形成万亿级别的农村市场。
相比日用消费品等电商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农资“上线”的时间延后了五到十年,这与农资市场“难啃”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动力来自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2010年前后,以土地流转加快为先导,农业迈进经营主体规模化、集约化的2.0时代,继而出现以农业信息化、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农业3.0”时代。
一方面,土地连片大规模集中,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在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背景下,农业部年初首次提出到2020年中国农业要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这两方面变化构成当前中国农业的新常态。
中投顾问农村电商研究员认为这种新常态很大程度冲击了当前的“散户经济”和与之适应的流通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是数以亿计的小户、散户,经营规模小、生产方式粗放、地块少而分散是其典型特征。目前流通采取的代理分销模式,便依托小户、散户发展而来。在这种模式中,农资产品从出厂到送达农民手中,需要经过区域代理商、市县、乡镇、村等多层渠道商。
中国农村电商未来市场增长空间
电商服务在农村已形成需求,未来仍存在进一步爆发的空间。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农村电商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出中国农村电商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将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电商服务在农村已形成需求
约半数用户会在一周内多次访问电商网站;约三成用户每月至少会网购一次;超六成用户会在有明确购物需求时选择网购。
二、城市和农村两类人群在电商服务的使用行为上存在不少相似之处
对于这两个群体来说,他们最常使用的电商都是淘宝和天猫;最喜欢买的品类都是电子产品、家电、服饰等;在网购过程中最在意的依次均为价格、品质、售后、物流等。
三、农村电商服务还有优化空间,将随着物流、金融等服务的普及进一步爆发。
(一)农村用户对物流环节的不满意程度远高于城市用户:17.6%的用户抱怨快递无法送到家门口,47%的用户没法方便的发快递。目前这是农村电商服务的最大症结所在。
(二)由阿里、京东等大电商主导的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普及率还很低,而信贷服务是农村用户在电商上购物、甚至开店的一个重要支撑性服务。
(三)会在电商上购买农用商品的用户目前仅有10%,尚有很大提升空间。在未来,面向城市的农产品和生鲜返销或将是个趋势。
(四)电商的农村推广也还有很大空间,这将促进电商在农村的进一步普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