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消息,在近期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ECR大会媒体见面会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张成海在演讲时表示,"标准化的物品编码不仅将在大数据分析中起到重要的信息汇聚作用,更将提升数据之间的关联性,降低数据分析的复杂度,大幅提高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张成海提到,我们正在进入智能商务时代,海量数据充斥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商品信息格式、贸易信息交互规范等数据的标准化对信息深入挖掘、零供企业之间信息互联互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商品信息不标准、信息交互模式不统一,导致了"信息孤岛"出现,制约了贸易伙伴间的信息汇总,影响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不仅增加了流通成本,妨碍了贸易协同,而且对商品流通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
根据国际相关研究显示,零供双方的商品主数据不一致给行业带来的损失巨大:英国预计在未来五年将有近10亿美元的销售损失是由于数据一致性程度低造成的,澳大利亚将有超过9亿美元的销售和利润损失与数据不一致有关。
张成海强调,"数据资源的获取需要物品编码和自动识别技术的支持,标准化的物品编码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商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统一编码作为商品的身份证,是进行信息汇聚,提升数据之间的关联性,降低数据分析的复杂度,大幅提高数据分析准确性的最有效手段。"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提高数据质量,通过物品编码与标准化数据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畅通,已经成为全球标准化机构和编码组织共同努力的方向。
据了解,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国务院授权成立的统一组织管理我国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专门机构,20多年来,在物品编码管理、标准制定、技术研究、社会服务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产品信息库、国家商品信息服务平台、国家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和国家物联网统一标识与公共服务平台的"一库四平台"信息化服务模式。
商品条码作为商品流通的"身份证",已经在我国5000多万种商品、上百万家超市商场、95%以上的快速消费品上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商品流通、外贸出口和现代物流的发展,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服务网络经济和政府监管领域,编码中心还承接了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组织的"研究推进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研究建立电子商务交易产品基础信息规范化管理和基于统一产品编码体系的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工作,为我国网络环境下的产品质量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另外,为更好地促进行业的发展,规范电子商务交易产品质量信息发布规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也在制定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
今年6月10-12日在广州召开的2014年第十二届中国ECR大会将以"数据供应链--消费品行业转型新引擎"为主题,邀请传统消费品企业和新兴电子商务企业400余位代表,分享、交流与讨论各自的发展规划,并就供应链协同、数字化、标准化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张成海提到,"我们之所以强调数据供应链的重要性,就是希望通过消费品行业中产品数据信息的作用进行探讨,使大家认识到,在大数据时代,在数字化的今天,零供企业要想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等与消费者实现互动、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想要在零供企业之间实现商品信息、物流信息无缝对接,就必须共同提升产品数据质量,遵循行业统一的实施标准/准则,加强商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调整,以适应电子商务这个新兴的巨大市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ECR大会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将与中国ECR委员会、我国商品流通标准化主管部门以及近百家消费品企业,还将共同发出"中国零售业商品信息标准化联合倡议",呼吁全行业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格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实现零供之间准确、高效、快捷、安全的信息互联互通。与此同时,倡议企业代表也将就标准信息如何实现集团企业内部信息整合,如何推动零供企业间信息协同,如何为企业赢得更多收益,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了解更多的产品信息,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等内容进行专题分享。
会议同期还安排了其他精彩的活动,包括组织与会代表参观SPAR嘉荣配送中心,亲身感受欧洲零售企业先进的管理营运理念,详细了解如何实现零供协同。同期还将开展"2013年中国ECR优秀案例颁奖及分享活动",获奖企业将会分享他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如何创新思路,协同合作,实现供应链快速发展的经验。此外,编码中心还邀请了国内知名电商、传统零售业企业,就消费者需求和创新、供应链优化、信息与解决方案等内容进行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