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起,北京市人大财经委用三天时间,对北京2014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7个专门委员会对各自领域的政府部门预算编制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针对北京公共交通补贴金额逐年上升,市人大建议市政府调整公交定价机制;同时由于出租车非公益性,建议对当前出租车燃油政策的合理性进行研究。
公交低票价继续 财政负担不起
北京从2007年起实施公交低票价政策,随之而来的是财政补贴连年增长和财政负担不断加重。
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公共交通补贴128亿元;2011年156.9亿元;2012年175亿元;2013年预计在180亿元以上,未来估计还会增加。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提出,在当前财政收入增幅较低,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如果维持这样的低票价和财政补贴,负担会不断加重,难以持续。为此,建议市政府科学合理安排公共交通财政补贴,调整完善公共交通定价机制,在体现其公益性定位的同时,适当体现运营成本,减小财政压力,将财政投入更多用于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提升。
应研究是否发放出租车燃油补贴
在出租车燃油补贴方面,北京开支也比较大。从预算数看,2011年和2012年,市交通委的出租车燃油补贴预算额都为6.28亿元。2013年,这一数字上涨至7.24亿元,比上两年增加近1亿元。从单车看,当前每辆出租车每月燃油补贴近千元。
这样的补贴是否应该?对此,市人大财经委也提出,出租车不同于一般的公共交通,其定位应为公用而非公益性。同时,无论从北京人口数量大、道路资源紧张的实际情况出发,还是从缓解交通拥堵、节能减排的目标来看,出租车都不宜作为主要交通出行方式。为此,建议对当前出租车燃油补贴政策的合理性进行统筹研究。
■ 专家观点
“普惠式低价可转为定向补贴”
交通专家徐康明表示,北京地铁、公交已经执行了6年低票价。这种低票价的公共交通运营模式是不能持续下去的,今后的改变可以逐渐由“普惠”式的低票价转为定向补贴,逐渐减少政府财力对公交的补贴。
徐康明认为,公交票价是否调整是多方面利益的平衡,既要考虑政府财力承受能力是否可以持续,又要考虑费用是否成为低收入老百姓出行负担。按照常规来算,每人每月出行费用不超过月收入的10%就是合理的。
徐康明建议,如果要考虑调整公交票价,那在回归市场调节的同时,还要照顾低收入人群、老年人、学生的定向补贴。同时还要为远郊区县出行人群提供快捷的公交出行服务,这方面给予运营单位定向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