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我们的优势 去购物车结算(
0

行业报告 金融 能源

行业资讯 预警 机会

产业分析 趋势 时评

大数据 管理 营销

创  业 项目 故事

人  物 领袖 访谈

宏观 经济 策略

数据 行情 汇率

政策 时政 聚焦

金融 信托 理财

地产 市场 环境

商业 观察 要闻

区域 招商 园区

企业 百科 机会

预警 国际 国内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核心数据 > 核心要闻 >
新浪微博成阿里巴巴囊中物?


 

  虽然阿里收购新浪微博的消息还未坐实,但双方都未曾直接否认,这次收购在逻辑上也完全说得通,收购完成后,阿里巴巴不仅又多了一个入口,而且传媒的收购版图也将继续扩大。


  “不做任何评论,我们是上市公司,不能乱说。”这是新浪掌门人曹国伟对阿里全资收购新浪微博传言的最新回应。


  值得玩味的是,曹国伟回应的场合是阿里巴巴揭晓今年“双十一”战果的发布会现场。在阿里全资收购优酷土豆集团之后,新浪微博成为被阿里收购的下一个热门之选。


  近日,有消息称,新浪将全面停止社招并启动业务整合优化,业内怀疑,新浪此举是为了整体出售给阿里时控制成本以优化财报,借此获得更高的卖身筹码。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阿里收购新浪微博可能性极大,甚至有人认为是“早晚的事”。一方面,阿里需要获得新浪微博这个媒介,补齐短板;另一方面,新浪则是需要获得变现能力。


  可能性不小


  11月4日中午,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在微博上主动发声,对停止社招的消息进行了辟谣。


  曹国伟称,“各类媒体都在报道新浪全面停止社会招聘,我怎么没听说过呢?”但就新浪是否整体出售给阿里巴巴的消息,他没有进行任何的回应。


  此前,2013年4月,阿里以5.86亿美元买入新浪微博公司18%的股份,成为新浪的第二大股东。目前,阿里持有从新浪剥离出来的微博公司32%股权。


  在分析人士看来,从对优酷土豆的资本运作来看,阿里采取了先入股后全资收购的做法,从这点来看,它也同样可能对新浪微博采取同样的方式。


  另外,从双方的需求来看,新浪被收购的可能性依然很大。“阿里是希望获得一个媒介,新浪则是需要获得变现能力。”IT行业资深分析师唐欣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阿里一直有收购新浪微博的意愿,只是新浪方面之前一直比较看好微博前景,希望独立发展。但是几年下来,新浪微博并没有取得突破,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甚至后退的局面。这个时候阿里的收购就更为容易了。


  “阿里巴巴收购新浪微博的可能性较大。”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一方面,新浪在公众间的活跃度下降,市场竞争力逐渐被削弱,净利润也在下滑,未来发展前景不太明朗,需要寻找强大的后盾做支持;另一方面,阿里巴巴正在加快网络生态布局,收购新浪则可以让阿里巴巴在新闻内容领域占领一席之地,同时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导入流量。


  “在各种社会新闻事件中,新浪微博仍然是重要发起地,所以,微博作为传媒,其实还是有影响力的。即便活跃度不如以前那么高了,大量的时间被微信所占有,但是对于阿里巴巴补足整个传媒板块的短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郝智伟说。


  为何收购


  确实,从阿里近期的资本运作来看,对文娱、传媒这块投资力度极大。包括24亿元入股第一财经,45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最近又和四川报业集团一起打造了“封面传媒”,还传言有意投资《南华早报》。


  “马云正在建造一个娱乐帝国,娱乐是其在电商交易之外,未来的重点布局领域。”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娱乐和体育这块,阿里影业、阿里音乐以及阿里体育集团相继独成一体,阿里巴巴如何通过电商资源和平台打通版图的“任督二脉”,这是马云要考虑的战略。这次的“双十一”其实更像是这两大业务板块“娱乐+消费”的一个互动操练,同时也给资本市场描绘出了更大的故事版图。


  那么,收购之后,阿里会怎么来整合文娱版块,发挥微博的作用呢?


  唐欣认为,阿里在微博中嵌入更多的商业广告是最直接的玩法。另外,获取用户数据,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微博构建电商客服体系等都可以实现微博的价值化。


  郝智伟则表示,关键要看新浪微博的变现能力,如果他变现的能力不是那么强,加入阿里之后,与阿里本身资源进行连横合纵、拼接组合不失为一个好方向。


  “比如,赵薇在微博上有很多分析,很有影响力,她就可以和视频、影业、音乐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包括新片怎么宣传,粉丝如何运营,影视投资怎么引导,娱乐宝怎么玩,都能形成一个连横合纵的效应。”郝智伟举例说。

分享到:0  时间:2015-11-17 来源:灵核网整理(ldhxcn.com) 

版权声明

  灵核网所有报告统计版权为《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所有,灵核网产品是《北京灵动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对市场调研、研究与整合的成果,究报告产品拥有唯一著作权。灵核网研究报告没有通过任何第三方进行代理销售,购买请直接与我公司客服联系。   灵核网核心产品为有偿提...[详细]
关于灵核网 |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 服务条款 | 付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运营公司: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专业市场调查研究机构-提供各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4号楼    北京市大兴区天华大街5号院绿地启航国际12号楼
400热线:400-998-1068(7*24小时)      传真:010-82894622转608      E-mail:lhwscb@ldhxcn.com      QQ:1342340450/1602788672
总部:010-82894622      市场部:010-56290519     
京ICP备1302785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377号 灵核网 版权所有 灵核网数据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