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间21.97%的年投资回报,单就年均益率而言,至少还有三个专业投资者超过了巴菲特的。
11月1日,因涉嫌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徐翔被立案调查。
但至今为止,徐翔仍然是A股市场最神秘的存在。
他的业绩亮瞎眼: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业绩是如何做到的。因为,他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也从来没有谈过自己的投资,甚至在他被立案调查之前,网上都找不到他的真实照片。
即使在被立案调查后,他依然还是被很多人奉为“股神”。
徐翔到底是怎样的“股神”,也许有关部门的调查能够给我们一个答案,也许永远是个谜。
对股神的痴迷,一直是股民热衷的游戏。徐翔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股神”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今天,就让我们看看美国民众曾经追过的那些“股神”们,看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沃伦巴菲特他是复利的最佳代言人
沃伦?巴菲特,这个85岁的老人,几乎已经成股神的代名词。
从1965年至今的50年中,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的股价从11美元上涨了2.05万倍。
这么说吧…如果你在50年前,在股价11美元时,花11万买了1万股伯克希尔的股票,到2014年底,市值超过22.6亿美元。
50年中,巴菲特创造2.05万倍的投资回报。他因此登顶全球首富,也创造了一份史无前例的投资回报纪录。
到底每年要有怎样的业绩,才能成就这份史无前例的纪录?
答案就在下面这张表中。
嫌50年的数据看得累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看下面的统计表。
在这个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就巴菲特的每年投资收益率讲,在50年中,他仅有一年超过50%;年收益率区间占比最高的,是在10%以内。
各个收益区间出现频率
现在,请大家再记住一个数字:
21.97%。
这就是巴菲特过去50年的年均回报。
21.97%的年投资回报,似乎并不出色。单就年均益率而言,至少还有三个专业投资者超过了巴菲特的。
真正让巴菲特傲视群雄的,其实是复利效应。
要知道,稳定的复利是所有专业投资者毕生追求的。
巴菲特有句名言:
复利有点像从山上往下滚雪球。最开始时雪球很小,但是往下滚的时间足够长,而且雪球黏得适当紧,最后雪球会很大很大。
巴菲特在投资这条山坡上,整整滚了50多年的雪球,这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期间,好多竞争者都退出了,而巴菲特还在跑,这也让他跑赢了对手们。
所以,以后要讲复利,举巴菲特的例子就够了。
现在我们逐一揭密年化收益纪录超过巴菲特的三位投资大师。
彼得林奇累得像条狗
在1977年至1990年的13年中,彼得林奇掌管的麦哲伦基金年化收益率为31.95%,而同期巴菲特的年投资回报是29.55%。
在这13年中,彼得林奇是如何战胜巴菲特的,下图更直观。
1990年5月,在如日中天之际,彼得?林奇选择了离开。
他说,“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终于,他厌倦了13年如一日的高强度的工作。
要知道彼得林奇究竟如何勤奋,先看看他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吧:
早晨6:05乘车去办公室,晚上19:15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每天要看的材料有三英尺高.
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要接到数十个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并多次提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和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个公司调查一遍,假定每打一个电话5分钟,那么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每天午餐都跟一家公司洽谈;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并阅读700份年度报告。
一年的行程达10万英里,也就是一个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而且,这种日子,他坚持了13年.
至今,还没有一个专业投资者敢说,自己比彼得?林奇更勤奋。当然,敢说自己比彼得?林奇聪明的,也没有。
聪明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