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新型投融资模式,因其潜在价值和强大的资本聚敛作用,成为了各种项目计划前期预热及后期回笼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2011年,众筹来到中国,一大批众筹网站相继成立并快速发展。2015年10月31日,美国
JOBS法案第三篇终于通过,股权众筹将在美国迎来新一轮发展。借此机会,本期投融界大数据将谈谈中国众筹行业的现状及前景。
众筹项目基本情况
一、二线城市是众筹项目的聚集地,占比高达76%,其中北上广深项目数最多,而二线城市中成都、杭州的项目数较多。2011年,中国首家众筹网站“点名时间”在北京成立。半年后,以设计、科技为主的追梦网在上海成立。2013年,淘宝开通了“淘宝众筹”,之后京东、苏宁易购等大电商也都加入了众筹队伍。如今,众筹的创业项目已经遍布全国,且由图可知二线城市的项目数已超越一线城市。
86.6%的创业项目选择股权众筹,8.7%的项目选择回报众筹,3.9%的项目选择债权众筹,仅0.8%的项目选择捐赠众筹。股权众筹不仅可以缓解小微融资难的问题,鼓励创新创业,丰富投融资渠道,刺激金融创新,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拓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还有利于分散融资风险,增强金融体系的弹性和稳定性;并且利于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全球范围数据显示,股权众筹市场规模可观,且近几年的增长已经说明,该细分领域的增长极具爆发力。
截至2015年10月31日,国内互联网众筹平台至少有347家,其中停运、关闭或转型做其它业务的合计有51家,目前296家仍在正常运营。如图所示,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是众筹平台的密集上线时期,平均每月超过16家;2015年8月开始,新平台数量大幅走低,10月仅有3家,均涉及股权业务。
89%的众筹项目选择股权融资,采用债权融资的项目仅占4%。股权众筹是一种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初创、成长期公司可借此出售原始股份,公开、直接募集资金;普通投资者可借此持有股权资本,获取未来收益。众筹项目本身由于轻资产特性,采取股权融资的居多。
众筹项目以早期阶段为主,种子期和初创期项目居多,占比高达93%,行业呈现井喷态势。目前我国企业融资多借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金融机构偏好低风险的大型、成熟型企业,初创型、中小型企业难以借此低成本融资。众筹作为直接融资模式,可以紧密联系投融资双方,越来越受到创业者的欢迎。
众筹项目融资额普遍较低,资金需求在0-800万元的创业项目占比81%。2015年上半年,全国众筹平台上半年总融资金额达46.66亿元,行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预计2018年权益众筹市场融资规模将突破150亿元。
相较于2014年,2015年众筹项目的资金需求呈现增长态势。2014年,47%的项目融资规模为0-100万元;2015年,100万-300万元的创业项目同比增长14%,1000万-2000万元的创业项目同比增长6%,3000万元以上的创业项目同比增长6%。
产品众筹现状
截至10月底,产品众筹累计成功筹款额已超过23亿元,10月份主要产品众筹平台成功筹款金额约为3.22亿元,成功项目的实际筹款总额与目标金额之比高达232%,环比大幅增长41.9%。
如图所示,2015年10月产品众筹项目的支持人次再创新高,达到172万人次,环比大幅增长32.3%。若考虑失败的众筹项目,该数据保守可以修正到200万以上,产品众筹项目表现出强劲的人气。
2015年10月,京东众筹成功筹款金额达到15156万元,淘宝众筹和苏宁众筹分别约为8,389万元和7377万元。单月筹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还有众筹网、开始众筹、追梦网和创客星球,淘梦网、木兰创投、艺窝和青橘众筹四家平台合计仅有5万元。
无论是商品众筹还是股权众筹都不得向投资人承诺现金回报,这是监管层为众筹行业设定的“红线”之一,这一红线阻碍了投资人投入现金获取高额现金回报的“热情”,也是资金端无法打开的原因之一。但门户类网站依托自身的强大金融资源整合优势,通过保险理财、消费信托等复杂的产品设计,给予投资者可预期的现金回报,挑起了大量用户的参与欲望。与此同时,一些股权众筹平台也开始尝试与股权交易等机构合作,探索行之有效的退出途径,提高股权资产的流动性。众筹行业在积极探索和尝试过程中快速发展,为传统行业带去资金,带去现金流,激活了各行各业的发展生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