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我们的优势 去购物车结算(
0

行业报告 金融 能源

行业资讯 预警 机会

产业分析 趋势 时评

大数据 管理 营销

创  业 项目 故事

人  物 领袖 访谈

宏观 经济 策略

数据 行情 汇率

政策 时政 聚焦

金融 信托 理财

地产 市场 环境

商业 观察 要闻

区域 招商 园区

企业 百科 机会

预警 国际 国内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核心数据 > 核心要闻 >
环保产业投资的空间有多大?机会在哪?
  环保产业投资的空间有多大?机会在哪?

  资源环境制约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拉动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定义上看,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已从1992年的2500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6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远超全球经济增速,成为各国的“朝阳产业”。

  一 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与环保产业投资机会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环境承载能力总体已经接近或达到极限。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尤为突出,这决定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成为很为很多城市人的生活习惯。环境报发布的201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6.7%。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52.4%。京津冀区域进入冬季采暖期,发生了多次污染程度重、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空气重污染过程,12月京津冀先后出现5次明显重污染过程。

  水污染方面,《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5》显示,全国有470个城市(区、县)开展了降水监测,酸雨城市比例为29.8%,酸雨频率平均为17.4%。在489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水质优良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0.8%,良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25.9%,较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8%,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5.4%,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6.1%。

  土壤污染方面,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公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根据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污染分布状况来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目前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劣质率为27.9%。与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不同,土壤修复工作耗资大、耗时长、处理过程复杂,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也意味着环保产业巨大的投资空间和机会。滇池和淮河是全国环境污染的典型,以这两大河流的治理为例,其投入就十分庞大。

  1986年以前,滇池水质为三类水,按国家标准可作为饮用水水源。1987年到1988年昆明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大量工业污水开始直排滇池,1988年蓝藻爆发,滇池水质全面恶化,1994年后成为五类水,仅可作为农业用水。1999年、2000年的蓝藻、水葫芦大规模爆发,被生态学家诊断为“患上了生态癌”。1993年起各级政府付出20余年时间,持续投入数百亿元,从最初的“两亿元治好滇池”,到如今已投入数百亿元,仍未实现根本性好转。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句民谚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淮河流域人民安居自得的情形。淮河作为中国第三大河流,流经180多个县(市),养育着1.7亿人。“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为了治理淮河污染,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并投入巨资在淮河流域投资建设了多个污水处理厂,国家在2008年以前就已先后投入近200亿治污费,数百亿投入仿佛只是向河里打了水漂。

  2014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9576亿元,同比增长6%,“十二五”期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有望达到5万亿元。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十三五”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到17万亿元,是“十二五”的3倍以上;环保产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支柱。

  二 环保行业投资的重点领域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我国在环保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以下三大领域:一是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二是发展环保产品;三是发展环保服务。

  1.技术及装备

  污水处理。重点攻克膜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重点示范污泥生物法消减、移动式应急水处理设备、水生态修复技术与装备等。

  垃圾处理。研发渗滤液处理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大型焚烧发电及烟气净化系统、中小型焚烧炉高效处理技术、大型填埋场沼气回收及发电技术和装备,大力推广生活垃圾预处理技术装备。

  大气污染控制。研发推广重点行业烟气脱硝、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及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等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非电行业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改造提升现有燃煤电厂、大中型工业锅炉窑炉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等。

  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加快研发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源等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与装备等。

  监测设备。加快大型实验室通用分析、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应急环境监测、污染源烟气、工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在线连续监测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2.环保产品

  环保材料。重点研发和示范膜材料和膜组件、高性能防渗材料、布袋除尘器高端纤维滤料和配件等;推广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等。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示范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脱硝催化剂及其载体、高性能脱硫剂等。

  3.环保服务

  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为重点,推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大力发展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评估、环境保险、环境法律诉讼和教育培训等环保服务体系。

  三 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因素

  我国环保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环保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环境技术存在较高的门槛。一些核心技术我国尚未完全掌握,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特别是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及节能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而且缺乏实践经验。一些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加工制造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明显。

  二是市场结构不合理、秩序不规范。我国环保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

  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秩序混乱。比如,再生资源行业前端的回收拆解环节,正规的企业难以获得税收优惠,而从事回收的个体商贩通过偷税漏税能够压低回收成本。行业的无序状况导致正规的拆解企业无事可做,而非正规企业却赚得盆满钵满。此外,部分跨界转型进入环保行业,出现以低价拿项目现象,结果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节能环保效果,严重扰乱了行业秩序、影响了行业声誉。

  三是环保标准不健全、环保执法不严。我国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与此同时,环保执法力度也存在偏轻偏软的问题,这使得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无法内部化,必然导致污染企业对环保产业的需求减弱。

  我国钢铁、水泥、化工等重工业企业的环境治理成本差异性较大,企业因环保投入提高了生产成本,就会导致缺少市场竞争力,于是出现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最终导致好企业被淘汰、坏企业能生存的“环保逆淘汰”现象。长此以往,企业节能环保投入的意愿就十分低下。

  四是投资主体不明确、投资金额不到位。环境作为一种最普惠的公共产品,污染治理需要由政府进行投入。而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公平原则,环境治理应当由污染者承担治理责任。特别是对一些存量的,且污染责任不明确的环境问题,其治理的投入主体就更不明确。

  五是配套的财税和金融政策不完善。由于环保产业具有正外部性,理应获得一定财税和金融政策的支持。目前环保产业难以充分获得财税政策优惠。而在融资方面,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存在初始投资大和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前期融资需求迫切。比如,一些环保企业以BT、BOT等模式开展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其前期大量投入就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再比如,一些从事节能改造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其前期购买节能设备和技术的成本也需要融资支持。尽管目前各部门制定的绿色金融政策较多,但总体缺乏可操作性。

  六是环保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一些成熟的市场化机制可以提高市场参与节能环保的积极性,取得多赢的结果,但我国相应的市场化机制仍不健全。比如说,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发育不成熟,刚推出的环保“领跑者”制度有待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等等。

  四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上述六大问题制约了我国环保行业做大做强。要推动环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律,进一步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和观念。

  1. 强化技术创新

  推动环保技术创新,国家可以发布鼓励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目录。在充分整合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在节能环保领域设立若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建一批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化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支持成套装备及配套设备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

  2. 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

  要提升市场主体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将环保产业潜在的需求转为真正的市场需要,就必须体现要素的稀缺性和环境的成本。要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严格落实脱硫电价,制定燃煤电厂脱硝电价政策。通过差别化的价格政策和收费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同时,我国还应继续扩大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等试点,力争在2017年推出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此外,对能源和排放不同的企业还可以实行差别化的用地政策。

  3. 完善环保法规标准

  通过制订或修订节能环保标准,也可以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催生促进作用。在完善法规标准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让生产者对产品全周期的环保工作负责,逐步建立相关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基金,研究制定强制回收产品目录和包装物管理办法。再比如,要逐步提高重点用能产品能效标准,修订提高重点行业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强化总量控制和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

  4.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状况,也将释放更多环保治理的需求。今后必须严格节能环保执法监督检查。环保执法应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载体,加强对重点耗能单位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加强市场监督、产品质量监督,强化标准标识监督管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第三方评估机制,畅通民间的政策咨询与政策评估渠道。此外,对违法违规和不达标的情况要加大惩处力度。加强执法和处罚,可以有效扩大环保产业需求,也可以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 规范环保行业秩序

  政府要整顿和规范节能环保市场秩序,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打击低价竞争、恶性竞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公平竞争、有序竞争,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可以避免部分企业的个别行为透支环保行业及环境技术的良好信用。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应在提供达标环境服务的同等质量条件下追求优质低价,竞价公开透明。

  6.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绿色税收政策方面,针对环保行业进行结构性减税,选择特定税种削减税负水平,比如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同时实行结构性加税,针对污染排放量大的重化工业开征环境税,发挥绿色税收的调节作用。各级政府要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安排中央财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政策,加大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和环境产品的力度,积极引领环保产业发展。

  7. 拓宽投融资渠道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探索将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纳入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作为对银行机构进行监管和绩效评价的要素。拓宽环保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债券,重点用于环保设施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研究设立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此外,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和外资进入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建设。

  总之,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供财税金融扶持、规范市场秩序等,扩大环保产业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推动健全环保标准、加强环境执法、完善价格政策等,扩大环保产业的有效需求。

分享到:0  时间:2016-03-29 来源:灵核网整理(ldhxcn.com) 

版权声明

  灵核网所有报告统计版权为《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所有,灵核网产品是《北京灵动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对市场调研、研究与整合的成果,究报告产品拥有唯一著作权。灵核网研究报告没有通过任何第三方进行代理销售,购买请直接与我公司客服联系。   灵核网核心产品为有偿提...[详细]
关于灵核网 |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 服务条款 | 付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运营公司: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专业市场调查研究机构-提供各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4号楼    北京市大兴区天华大街5号院绿地启航国际12号楼
400热线:400-998-1068(7*24小时)      传真:010-82894622转608      E-mail:lhwscb@ldhxcn.com      QQ:1342340450/1602788672
总部:010-82894622      市场部:010-56290519     
京ICP备1302785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377号 灵核网 版权所有 灵核网数据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