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节能减排任务日趋艰巨
距离“十二五”规划的完成仅余最后一年。随着这一五年规划的时限渐行渐近,其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如期完成,成为中国地方政府的五年试卷中必须面对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十二五”规划和此前的中期评估,“十二五”前三年,中国能耗强度完成情况滞后于时间进度。在规定的6个约束性指标中,单位GDP能耗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率前三年分别只完成五年总任务的54%和20%,与60%的要求有明显差距。
部分地方政府仍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未产生实质性变化、减排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原因,是节能减排工作面对的主要瓶颈。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的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对照“十二五”节能进度要求,前三季度有24个省份预警等级为三级,节能工作进展基本顺利,而节能形势比较严峻和十分严峻的省份分别为2个和4个。
2015年是“十二五”节能的关键之年,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不确定因素增多,一系列新投产项目以及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费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共同制约节能空间,节能形势严峻。
国务院此前发布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今明两年节能减排降碳的具体目标: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
二、余热利用是节能环保的重要举措
余热利用来源主要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以及高压流体余压等七种类型,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行业,比如水泥、玻璃、钢铁、有色、化工等。根据可回收利用余热资源占燃料消耗总量的占比测算,我国每年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高达3.315~13.065亿吨标准煤,节能潜力巨大。
“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为国家的产业政策重点之一,余热利用领域作为节能环保的重要举措,其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