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笔者最近脑热,晚上用淘宝充值话费,结果手滑把"9"打成了"8",当时毫无意识,美滋滋的等着移动客服给我发送充值成功的信息,结果半响无回应再打移动公司客服号码查询,发现手机并未充值成功。于是,马上查询支付宝,显示交易成功,无法退款,联系淘宝客服,移动客服,均表示无能为力,爱莫能助。笔者怀着孤注一掷的勇气,打那个突然被我莫名其妙冲了50大洋的号码,希望对方发发善心能返还笔者的"血汗钱",结果打过去一遍又一遍秒断,原来是空号…
笔者还是不死心,第二天早上在网上搜索看看有什么解决方法,结果发现"充错话费,无法退款"的词条达34600000个,而且据悉,支付宝话费充值速度根本就是秒冲成功,当也就是说你刚刚输入手机支付密码,手机话费充值成功短信就会发到你的手机上,这种情况来办理申请退款就显得不那么现实。换句说说,在网上充话费,如果不小心充错了号码,那消费者就只好当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感叹一句"这就是命"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尤其是互联网支付)市场规模迅速发展。根据灵核网发布的第三方支付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59亿,较2014年底增加5455万人,半年度增长率 17.9%。与2014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6.9%提升至53.7%。与此同时,手机支付增长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76亿,半年度增长率为26.9%,是整体网上支付市场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1.5倍,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39%提升至46.5%。
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76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0.3%。
当然,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并不是说明第三方支付已接近,目前,第三方支付还存在一些漏洞,例如前面说的话费充错,无法退回。尤其是在消费者权益方面,第三方支付的保障力度还不够。网上支付比传统支付方式的技术性更强,相对于服务提供商,消费者处于技术弱势地位。传统的合同法、侵权法难以充分保障网络交易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比如,一些公司会在服务协议里将更多的责任和不公平条款强加给客户,而客户在接受服务时必须选择接受该条款,一旦发生意外事项,服务商则可通过这些条款免责。
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通过限制卖家的某些权利来保证消费者利益,这有违我国民法的公平等原则,比如支付宝交易规则中的买家满意后"确认付款",一旦发生恶意退款,卖方将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方支付业务要想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消费者保护力度,防范网络支付的各种风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