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我们的优势 去购物车结算(
0

行业报告 金融 能源

行业资讯 预警 机会

产业分析 趋势 时评

大数据 管理 营销

创  业 项目 故事

人  物 领袖 访谈

宏观 经济 策略

数据 行情 汇率

政策 时政 聚焦

金融 信托 理财

地产 市场 环境

商业 观察 要闻

区域 招商 园区

企业 百科 机会

预警 国际 国内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其他 > 头条 >
2015年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传感器早已渗透到诸如工业生产、宇宙开发、海洋探测、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医学诊断、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护等等极其之泛的领域。由此可见,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2015年我国传感器产业将会呈现怎么样的发展态势呢?一起来关注一下。

生物传感器-灵核网

  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过六成,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增速开始放缓,物联网有望接力智能手机,成为电子行业的下一个风口。美、欧、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各国政策扶持,企业加大投入的背景下,物联网行业将迎来飞速发展。从网络结构上划分,物联网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最底层,是物联网的先行技术,也是其数据和物理实体基础。感知层中分布的各类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关键,被称为物联网的硬件细胞。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到包括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生物医疗等在内的众多领域,需求量与日俱增。

  2011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828亿美元,201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到952亿美元,2013年约为1055亿美元。随着经济环境的持续好转,市场对传感器的需求将不断增多。根据预测,IoT市场将从2013年的1.9万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7.1万亿美元。Forrester Research的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产业的规模要比信息互联网大30倍,是极具机遇的朝阳产业。

  我国的传感器增速一直超过20%,未来5年也将是中国传感器市场稳步快速发展的5年。在持续30%以上的年度增长动力之下,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据悉,预计到2020年,仅气体传感器产业规模就将达到600亿元以上。

  目前,我国传感器企业有1600多家,大都为小微企业;产值过亿的企业仅占总企业数量的13%,全国不足200家;产品种类齐全的专业厂家不足3%。长期以来,行业整体技术分散、规模偏小、呼声偏弱、认知不够;产业分散、管理分散、政策支持分散,缺乏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缺乏合理资源配置和强大政策扶持,标准体系不完备等因素,是制约传感器产业化发展的成因。

  针对当前我国传感器发展现状,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郭源生提出打造国际化“双生态”产业链,推进传感器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战略构想:在国内适合地区,打造自然环境良好、产业环境优越的“双生态”产业链,即国际化的传感器产业园—中国“传感谷”。其预期目标是,实现年销售额2000亿元以上,并以年度大于20%速度增长。

  随着市场应用推广,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将呈现出四方面发展态势。更多详情可查阅中国报告大厅网站的传感器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一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在物联网自主技术标准和共性基础能力上将进一步突破,在物联网通用架构、数据与语义、标识和安全等基础技术方面取得进展,在国产传感器产业化生产方面获得提升。传感器与控制器融合、产品制造与内容服务融合的融合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二是在产品应用方面,智能产品种类将继续增多,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连接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有望将现有的星形结构扩展到网络结构,将物联网提升到新高度。企业与市场的利好决定了车联网、智能家居产品及解决方案将大规模上市。

  三是在企业发展方面,大企业的物联网平台都已基本成型,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生态圈,借力大平台态势出现。同时,2015年,将有更多的企业和团队通过众筹模式参与到产品的研制生产当中,众筹模式有效拉近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距离,众筹平台将推出更多物联网潮品。

  四是在政策扶持方面,政策出台向行业应用偏重,物联网的推进内容将会逐渐向具体领域深入,各种行动计划将成为重点。而在细分行业政策中以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形式落实物联网应用,将成为物联网政策出台的主要方式。同时,政策内容中加大力度补齐软硬件自主知识产权短板的态势也将更加明显。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物联传感器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预计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同时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元以上。让我们一起努力、期待!

分享到:0  时间:2016-04-15 来源:灵核网整理(ldhxcn.com) 

版权声明

  灵核网所有报告统计版权为《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所有,灵核网产品是《北京灵动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对市场调研、研究与整合的成果,究报告产品拥有唯一著作权。灵核网研究报告没有通过任何第三方进行代理销售,购买请直接与我公司客服联系。   灵核网核心产品为有偿提...[详细]
关于灵核网 |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 服务条款 | 付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运营公司: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专业市场调查研究机构-提供各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4号楼    北京市大兴区天华大街5号院绿地启航国际12号楼
400热线:400-998-1068(7*24小时)      传真:010-82894622转608      E-mail:lhwscb@ldhxcn.com      QQ:1342340450/1602788672
总部:010-82894622      市场部:010-56290519     
京ICP备1302785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377号 灵核网 版权所有 灵核网数据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