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推向纵深,将对未来我国药企与医师临床学术交流、继续医学教育模式、药企研发创新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说。
近日,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以下简称“RDPAC”)联合发起的“药企 与医师学术交流新型模式”大型调研活动启动。
该调研旨在当前社会及法律框架下,调查分析药厂与医生学术沟通现状,归纳和前瞻既符合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趋势,又符合医学信息 传播规律和现实需求的医学、药学学术信息交流的新型模式,为制药界、医疗界合法合理的价值传递松绑,为决策者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 依据。
郭云沛指出,必须得承认,中国这 30 年医疗水平有了飞速的发展,主要与学术交流是分不开的,而这些年的学术交流是“医”与“药” 通力合作达成的。现在站在改革的历史节点上,可以肯定这种帮助提 升医疗卫生水平的学术交流必须要继续下去,而留给业界的命题是, 如何利用好和发展好这个合作关系,“医”“药”携手积极转型、创新, 重塑全新的、基于纯粹学术的、基于患者利益的互动关系。
“众所周知,新医改进七年的过程,一路坎坷,目前已经进入决定成败的关键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局面,一方面要通过破除过去已经严重制约效率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要应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医保基金面临更大的支出压力。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拔。也就是说过去三十年医药卫生行业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固有的以药补医模式和格局的话题。接下来整个行业面临的是如何梳理构件构建以医疗卫生新秩序,从而实现医改终极目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保障百姓的健康福祉问题。” 郭云沛称,要启动这场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那么规范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重塑如何发展。
事实上,这几年各个行业协会都在不遗余力地通过行业自律来规范当前的学术交流,比如 17 家中国医药行业协会联合倡议的《医药 企业伦理准则》、中国医师协会等协会《中国医师道德准则》等等......
为推动“医”“药”合作交流转型,促进中国医药卫生行业健康发展 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规范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重塑, 如何发展。“药企与医师学术交流新型模式”大型调研正式在这样的 背景下应运而生,希望以此促动医疗界和产业界更主动地思考未来的 合作与交流方式,在为患者利益考量这个终极目标上达成普遍共识。
据悉,这项调研将于今年年底结束,计划对政府相关部门、行业 协会、医疗专业人士、制药企业、患者等多个群体展开,最终成果将 向社会公开发布传播。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