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5年重回增长轨道后,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里,我国入境旅游也将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12月26日,海南省旅游委传来好消息:截至今年11月底,海南接待游客5364余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量达64万余人次,同比增长了近20%,成功扭转了此前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驶入增长期。
海南在入境游方面的亮丽表现,正是今年以来我国入境游发展势头的一个缩影。国家旅游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6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数678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8%;国际旅游收入57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
这一趋势还将持续。按照国务院刚刚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到2020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5亿人次,年均增速为2.28%。
这样的预测有据可循。2016年以来,一系列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入境游提振举措实施,为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增添了活力。
旅游外交频繁,多个中外旅游年举办,拉动入境游增长。近年来,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在2016年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国家领导人的外事活动中频繁提及旅游,并确定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中韩、中印、中美、中澳等“旅游年”活动。
以中美旅游年为例,从今年2月份正式开幕到11月闭幕,其间共举办了上百项旅游交流活动,包括3月千名美国游客登上中国长城,10月千名美国游客游中国江南水乡,以及美丽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美国旅游推广、千名中美青年学生交流等。活动的举办拉动了美国游客赴华旅游人数的增长。2016年1~9月,美国来华166.04万人次,同比增长7.5%。目前,美国居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国的第3位。
“一带一路”建设引来丝绸之路沿线游客。在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国家旅游局将2016年定为“丝绸之路”旅游年,“丝绸之路”沿线市场成为国家和各地推广推荐旅游的重点。
中国大西北边陲省份甘肃境内绵延丝绸之路1600多公里,被称为“丝路黄金段”,河西走廊最西端的丝路名城敦煌举世闻名。随着“丝路旅游热”的兴起,甘肃入境旅游迎来了新的春天。据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今年1~11月,甘肃接待入境游客5.88万人次,同比增长16.4%;旅游外汇收入约1455.3万美元,同比增长24%。
境外旅游宣传力度加大,市场推广方式推陈出新。2016年以来,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掀起了一股海外推广高潮。在国家层面,“美丽中国”海外推广活动持续举办,足迹遍布欧、亚、非、北美、南美等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这样的活动不胜枚举。12月14日,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在阿联酋迪拜成功举行了“美丽中国-古老长城”推介会,向海湾国家旅游界人士宣传长城旅游带沿线人文历史和风景名胜,展示长城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鼓励和吸引阿拉伯游客来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在地方层面,丰富新颖的推广形式正被广泛应用。今年成功举办G20峰会的浙江希望通过美食把外国游客带进来。众所周知,所谓“食在中国,味在浙江”,浙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富有特色的浙菜成为浙江旅游的一张名片。日前,在一场由浙江省侨联组织的“亲情中华2016浙江美食走进纽约品鉴会”上,G20专用厨艺大师团队及G20各国首脑的菜品成为亮点,让美国民众品味舌尖上的魅力,感受到活色生香的中国。
过境免签、离境退税等便利化政策利好效应逐渐显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试点72小时、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过境免签的国际游客数量在2016年增长显著。
12月14日,北京首都机场2016年度旅客吞吐量突破9000万人次,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二。随着北京市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首都机场今年过境免签旅客增长了32%。在上海,自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以来,入境旅游的国际游客数量大幅增长。据上海边检总站统计,上海口岸自1月30日至7月底,累计验放144小时过境免签外籍旅客超过1.5万人次,与去年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同比增加6成。
除了过境免签,自2015年7月1日起,境外旅客离境退税政策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目前,已有14个省市启动该项政策。一年多来,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受惠于此,也拉动了入境游消费。
11月9日,北京市旅游委对外宣布,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销售额突破亿元,提前完成了“退税销售额过亿元、商店超过500家、退税申请率60%以上”的年度工作目标。从年内办理海关验核手续旅客情况看,离境退税政策惠及境外旅客范围由美国、日本、韩国等,逐步扩大至包括世界各大洲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旅客。
今年1月1日起启动离境退税政策的四川也已尝到了甜头。四川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四川省为219名境外旅客开出离境退税单379份,总金额近900万元,退税人次、客人国别、销售金额和退税金额等均呈逐步上升趋势。
山西平遥古城,外国游客排队品尝山西特色美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