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1月23日电 福建自贸试验园区或于今年3月1日正式挂牌。即将开启的“自贸区”时代将带来哪些新气象?福建又该如何运用好国家赋予的自贸试验园区政策,提速自身经济发展?
今日,国内自贸区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陈波受邀来到厦门市思明区委党校举办专题讲座。会上会下,陈波畅谈了一些他对福建自贸园区建设的看法。
政府管理模式转变带来新机遇
在陈波看来,自贸试验园区的建立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他指出,政府与企业家之间的听证会机制就是政府重视市场声音的体现。这种机制让政府在一线听到企业家共同的市场呼声,并在政策上予以回应,政策更“接地气”了。
政府的角色转变,提高了行政效率,自贸试验园区内的企业将成为这一过程的最大受益者。简化后的办证程序节省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陈波告诉记者,运营成本的降低主要表现为时间和资金成本的降低。“在企业办理营业执照方面,以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手续,现在可能只要三天左右;效率的提高为企业节省的金钱成本高达30%。”
对于福建应有的新姿态,陈波博士归纳了“学习、传承和辐射”的“三步走”战略。他认为,福建自贸试验园区需要学习、复制上海试点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并将政策红利辐射至周边地区,促进台海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民营企业制胜:自我定位很重要
福建自贸试验园区带来了一大波政策红利,不少企业跃跃欲试。这其中,民营企业颇为引人关注。那么,民营企业该如何做好提前储备,抓住政策机遇呢?
陈波建议,民营企业在进入自贸试验园区之前,需要提前了解自贸试验园区的发展方向、运行制度和法规环境。其次,明晰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至关重要。他认为,具备资金、业务和行政法制优势的民营企业更容易脱颖而出。
在福建自贸试验园区揭开神秘面纱后,不少人开始猜想:福州、厦门和平潭三地,哪个区域更有机会领跑自贸试验园区的经济发展?
陈波认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承载着经济发展中的各方压力和挑战。“比如上海自贸试验园区扩区后,新区域与原来的区域都发挥着各自作用。”
这种分工协作的原理同样适用于福建自贸试验园区。“福建的三个园区在制造业、服务业、金融等领域有着各自优势,分工专业化的同时也存在内部竞争,以此承接台海经济一体化的重任。”陈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