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装配式建筑”也被叫做“建筑工业化”。也就是说,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在工厂中制造,从而让这一环节变得高度集约,便于质量控制。
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同时,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
重点任务方面,意见指出,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优化部品部件生产,提升装配施工水平,推进建筑全装修,推广绿色建材,推行工程总承包,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远远落后
据灵核网发布《2016-2020年中国装配式建筑钢结构研究成果》显示,装配式建筑在西方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发展,欧美建筑工业化的比例已高达50%~70%。瑞典和丹麦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已有大量企业开发了混凝土、板墙装配的部件,目前新建住宅之中通用部件占到了80%。
在亚洲,新加坡开发出15层到30层的单元化的装配式住宅,占全国总住宅数量的80%以上。而日本要求20层以上的住宅必须全部采用预制装配。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推广装配式房屋的发展,其中装配式大板结构体系发展得较为迅速。但装配式大板住宅房屋的质量和抗震性能不足,住宅样式较为单一,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在我国推行的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不过,目前中国的装配式建筑比例仅在5%上下。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推广装配式建筑。2015年12月召开的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就提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提出要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灵核网作为多年市场调查的市场研究机构,长期涉足竞争对手市场信息的监测和调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场信息收集网络,搭建国内最完善的数据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务。
更多竞争对手及市场调查的需求,请直接进入灵核网详细了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