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7月末,我国玉米库存将达到2.6亿吨,接近粮食总库存的一半。按每吨玉米每年库存成本250元计算,2.6亿吨玉米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高达650亿元。
不过自2016年开始,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什么是“市场化收购”加“补贴”?
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
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补贴资金兑付到生产者,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具体补贴办法将报国务院批准对外公布实施,保障农民合理收益。
2008年以来玉米产量大幅增加
2008年-2015年,国内玉米产量由1.66亿吨增长至2.25亿吨,增长了35.5%,播种面积由2.99千万公顷增长至3.65千万公顷,增长了27.6%。2016年,国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预计为3.65千万公顷,同比下降0.14千万公顷,总产量预计为2.19亿吨,尽管比2015年下降了558万吨,但仍为历史第二高产量。
阶段性过剩明显
近几年国内玉米全年消费需求仅为1.8亿吨左右,国内玉米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预计今年供应过剩至少有3700万吨,玉米价格下行仍然将是主要大趋势。
而且,随着新玉米应逐渐增加,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也开始陆续恢复,但受制于终端消费偏弱以及生猪存栏仍处恢复阶段,玉米整体需求上升幅度或将有限。
处在后临储时代,怎样做好政策的过渡,怎样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博弈中找准平衡点,怎样维持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平稳运行和农民持续增收将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利用好期货等衍生工具发现价格、管理风险。同时,市场化收购不等于政府“大撒把”,在发挥好市场作用的同时,在组织引导、产业扶持等方面有所作为,认真落实好补贴资金,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灵核网作为多年市场调查的市场研究机构,长期涉足竞争对手市场信息的监测和调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场信息收集网络,搭建国内最完善的数据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务。更多竞争对手及市场调查的需求,请直接联系灵核网项目部或者直接进入灵核网详细了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