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消费升级,社会经济对健康与体育产业的需求愈发突出。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体育消费长期处于较低层次,十几年来体育类消费规模占GDP比重逐年下降,2014年为近年低点。据灵核网了解,从2015年开始,受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国家政策利好等诸多因素影响,体育消费回暖,2016年我国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达634.8亿元,同比增长13.9%。
近几年来全国体育消费呈现井喷扩张态势,中部地区增长更为明显,其消费额占全国的比重,中部八省从2013年的13.8%提高至2015年的18.3%,是近两年来占比上升最快区域。东部、西部地区的体育消费比重,则从2013年的65.4%、20.8%,下降至2015年的61.2%、20.5%。中部体育消费迅速崛起的省份,河南、湖南、安徽最为明显,2013—2015年其在全国的占比分别提高了1.1%、0.8%、0.8%领跑整个中部地区。
全世界体育用品业有65%的产品由中国制造,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体育用品制造大国。然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软肋”依然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较小,年产值超10亿美元的体育用品企业尚无中国企业;一流品牌太少、产品技术含量低,目前高端体育用品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占领;产品同质化严重,一些企业通过模仿、复制和借用国外产品的方式起步,难以获得长远发展。
眼下,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热情持续高涨,以体育健身为核心的健康生活方式正在建立。体育用品行业当前调整期的重点工作即是解决过往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创新,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政策创新、制度创新,中观层面管理运营模式创新、品牌创新,还是微观层面的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任何旨在突围既有发展模式的举措都需要创新驱动。体育用品产业的从业者们要打开想象之门,探索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