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秋节前,中央三发中秋、国庆不得用公款请客送礼禁令,舆论认为此举传递了遏制节日腐败的信号。今岁中秋节前,中央再发一道紧箍咒: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官网开通“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邀群众举报中秋公款送月饼、礼券等行为。
从发出禁令,到邀请举报、公开曝光,严禁用公款送节礼的禁令之网织得更严密了。事实上,这道紧箍咒除了邀请举报、公开曝光外,还请公众对“四风”问题提出治理建议、发布网友在新媒体上晒出的公款赠送节礼现象。整治歪风走到这一步,制度的刚性约束,将显现出更强的威力,进而使歪风无处躲藏,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群众监督的引入。
事实上,邀请群众举报,真正的威力在于震慑。如果说把有形的月饼化为无形的券、卡,会使一些人心存侥幸不加收敛,那么,群众无处不在的眼睛,将让这些人很难藏身。因为,只要你去将券、卡等兑现,那么群众就可能将你举报出去。也许有人会委托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去提取,混同于普通群众以图蒙混过关,但群众仍然可以出于合理怀疑而举报,再经由有关部门甄别,可谓威力有加、又避免伤及无辜。这就会使一些人断了念想,因为谁都害怕这种不期然的、无处不在的眼睛。
从制度建树来看,中央纪委开启的这一监督模式,也是将群众举报纳入制度轨道的新尝试。既敞开大门请群众举报,又通过甄别将违纪者点名道姓曝光,二者结合将使举报和曝光在新的制度平台上发挥组合作用。这种模式如果能扩及其他有关歪风事项的监督,将会更大地挖掘群众监督的内在潜力,更好地发挥群众监督的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