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昨日发布消息,2014年全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3.1亿吨,增长9.5%,其中12月单月进口量为3037万吨(约为717万桶/日),虽然低于此前媒体预测的超3100万吨,不过仍创下自2005年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按照海关总署的统计,2014年12月原油进口对应的金额为1060亿元,换算为美元和桶以后,进口均价约为76.8美元/桶(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2,桶吨比7.3计算)。不过石油交易具有滞后性,12月份的进口数据反映的主要是去年9、10月份的采购行为,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口油价也印证了当时的油价水平。
“油价下跌当然是我们进口石油的机会。”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表示。
油价下跌中国加快进口步伐
本周一,2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盘下跌2.68美元,跌幅达到5.35%,报47.43美元/桶,创2009年3月以来最低收盘位。而到了昨日,布伦特原油更跌破46美元/桶。与此同时,沙特及多数OPEC产油国依然没有改变不减产的立场。
国际油价的下跌,对于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储油的好时机。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共计进口原油3.08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5%。不过,2014年我国进口石油金额为1.4万亿元,仅比2013年增长2.5%,原油进口平均价格下跌6.1%。
林伯强认为,国际油价的未来走势难以预测,即使继续走低,我国现在也应该增加石油进口。
据路透此前的测算,中国去年为战略石油储备而额外进口的原油高达1.24亿桶,这是2013年中国为战略储备补充6100万桶的两倍多。
实际消费能力或制约进口需求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计算,中国12月每日原油进口首次突破7百万桶。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判断,这个数字超过了我国石油的正常需求量,属于特殊情况。他认为,我国原油日进口量应稳定在600万到650万桶,而700万桶的高位将不会持续。“这主要是受储备能力限制,估计今年1月、2月这个数字就会下来。”
如今国际油价已跌破50美元/桶,中国是否更应趁此低价大举“抄底”?韩晓平认为有待观察,我国增加石油储备主要是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等特殊情况,但在另一方面,实际消费能力也可能制约进一步扩大石油进口的需求。韩晓平介绍,受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公路大宗商品运输中最主要的煤炭运输量在下降,大宗商品运输对石油的需求也不如之前旺盛。
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 2014年我国PPI同比下降1.9%,已经是连续34个月同比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实体经济的需求近期恐难迅速改善。